社会民生
廊坊:村强景美民富裕
热闹喜庆的舞龙表演、诙谐有趣的踩高跷、青春洋溢的广场舞……9月22日上午,伴随着喜庆祥和的民俗踩街热场表演,2020年廊坊市农民丰收节在固安县拉开帷幕,丰收的喜悦浸润了整个廊坊大地。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而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主要“战场”就是在“三农”领域。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在项目建设上优先布局,在资源要素上优先配置,在政策措施上优先落实,切实让农业产业强起来、让农村环境美起来、让农村农民富起来。
乡村振兴富在产业。10月13日,在香河县五百户镇香椿营村村外,一排排标准化牛羊圈舍整齐划一,圈舍内肥壮的牛羊撒着欢儿。
香椿营村是远近有名的牛羊养殖、屠宰和加工村。近年来,该村通过“政府扶持+入区农户自筹”的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在村外新建3个养殖小区,村内分户养殖全部迁入小区集中喂养,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极大提升了产业规模和产出效益。目前,香椿营村年可出栏牛6万头,羊120万只。
“以前我们是散户,加入合作社后规模扩大了,再也不用愁销售的问题,现在一年能收入3万元左右。”香河县五百户镇香椿营村村民尤启龙高兴地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进路”和“近路”。近年来,廊坊聚焦科技、绿色、品牌、质量“四个农业”,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健康畜牧、林果花木、优质粮油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农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全市打造了胡萝卜、甜瓜、番茄、黄瓜、葡萄等一批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成了廊坊远村、固安现代农业园区等1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53个市级园区,年经营收入达到65亿元,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认定并创建了3个省级、15个市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了永清胡萝卜、固安番茄、大厂牛羊肉3个省级“大而精”特色农业精品基地;培育了汇福粮油、康达畜禽等6家国家级、5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廊坊正在加快形成规模经营、龙头带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十三五”期间,我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揽,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重点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专项行动,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漫步在广阳区万庄镇高营村街道上,路面平整清洁,放眼望去,清一色的白墙灰裙,道路两侧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一条条街巷通畅了、一处处民居靓丽了……村街处处换新颜,城乡接合部也呈现出了新变化。“如今村里的垃圾没有了,道路宽敞了,我们住着也舒心了。”高营村村民高连英高兴地说。
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必须要打的硬仗。我市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先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决胜年和提升年活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改厕71万座,农村生活污水管控村庄1863个、治理村庄1199个,实现了垃圾治理PPP模式全域全覆盖。
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三年完成“四好农村路”1305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100%,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4G信号全覆盖。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今年年底前全市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35%以上。全市1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强势推进,实施项目168个,完成投资76.56亿元,已建成9个农村新型社区、32个现代农业园区、41个生态功能区,农村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农民增收形势持续向好,主要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进一步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霸州市扬芬港镇的阙里墅村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近年来,阙里墅村党支部抢抓招商引资机遇,先后投资2000万元,建起了占地70亩、共12栋标准化厂房的“工业小区”,吸引了服装加工、涂料生产、汽车配件、自行车零件等行业的80多家企业进驻。
入驻企业年纳税突破1200万元,每年仅土地租赁收入就达300万元,同时,带动了本村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15000元左右。“我们现在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到家里,大伙儿非常高兴。”该村村民何海波说。
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今年,我市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农民增收,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90元,同比增长2.9%。
昂首阔步腾浩气,乡村振兴起宏图。现在,在廊坊乡村听到最多的话题是“发展”,看到最多的是“实干”的场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结出更丰美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