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民生解读三 美丽乡村让村民生活“美如画”

2016年02月04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张欢 字体: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实践,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更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实事,也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2013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做优生态、做美乡村,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推进路径,为廊坊百姓如画般的美好生活描绘出多彩蓝图。

  百姓期待

  “我这个院子还没装修完,就有不少人打电话预约订餐,现在到春节假期我这都订满了。”大厂回族自治县陈府镇裕丰园乡村主题酒店负责人葛超重这些天正在热火朝天地抓紧装修收尾,他对酒店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美丽乡村建设使村里的环境改善了,外来游客也多了,我们收入也增加了,老百姓的幸福感真提升了不少,为政府给咱老百姓做的实事点一百个赞。”

  未来的日子,葛超重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潮中得到改变,真正实现环境美、生活美、心里美。

  报告摘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被重点提及。《报告》明确:全面落实“四美”要求,突出抓实产业支撑,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特色手工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全力建设美丽乡村胜芳省级重点片区,持续提升固安和北三县省级重点片区,其他县(市、区)都要规划建设一个市级精品示范片。在264个省级重点村推进“四美五改”,实施民居改造、安全饮水等12个专项行动,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部门行动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做优生态、做美乡村,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推进路径,顶层设计、统筹施力,由点到面,由线拓片,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廊坊特色、环境功能宜居的生态田园新农庄。

  三年来,全市财政投入4.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建市以来对农村单项行动投入最大、最集中的一次。市县两级投入财政资金19.7亿元,争取上级资金3.8亿元,整合涉农资金4.9亿元,撬动和引导社会资金12.6亿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确立了“保留村做成精致景观、中心村建成新型社区、面上村实现洁净绿美”的思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期分批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环京津美丽乡村示范带。

  近年来,全市已经完成改造提升村街850个。未来五年,全市还有1450个规划保留村街需要进行改造提升。改造提升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四化四美”,推进城乡等值化,做到环境美;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到产业美;推进社会治理和谐化,做到精神美;推进生产生活绿色化,做到生态美。重点建设内容是实施“12个专项行动”,包括民居改造、安全饮水、街巷道路硬化、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三清一拆”和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绿化、特色富民产业、电商服务网点建设、清洁能源利用、乡村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

  在高标准启动建设省级707个新民居示范村的基础上,着力启动了香河、永清两个中心村建设示范县、12个省级中心村示范点和20个市级中心村重点村,积极探索新型示范区建设,使组团创建成为了主导模式,走出了集约高效、一体推进的新路径。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投资255亿元,建成多层公寓式新民居6.3万套,别墅式新民居5300套,2.8万户农民迁入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新民居,带动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健全,农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2015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工,新建水厂3座,扩户水厂20座,单村供水工程4处,又有19.4万农村人口告别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等不安全饮用水的历史,工程惠及5个县的140个村街、60所农村学校。

  全市农村已配备保洁员1.1万人、清运车辆1220辆、垃圾中转站67座、垃圾终端处理设施12座,2516个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规范有效治理,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近80%,基本建立了有清运车辆、有保洁队伍、有资金保障的“三有”长效管护机制。

  自2014年启动实施“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工程,共完成植树造林98.77万亩,全市全部村街基本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绿化标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林茂粮丰、花果飘香的绿色乡村正加速形成。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