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廊坊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2017年02月22日 来源: 廊坊市交通运输局 作者: 字体:  

目 录

一、发展现状

二、形势要求

(一)发展形势

(二)发展要求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京津廊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

(二)北京新机场集疏运工程

(三)都市区互联互通工程

(四)综合运输服务全面提升工程

(五)智慧、绿色、平安、法治交通建设工程

五、保障措施

“十三五”时期是廊坊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河北环京津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和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期。为确保一系列重大目标实现,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根据《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河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廊坊市交通运输发展迅速、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投资11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1倍,已初步形成集铁路、公路等交通方式于一体,接轨京津,支撑廊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

(一)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铁路

“十二五”时期,廊坊市铁路发展成绩突出,京沪高铁建成运营,实现了廊坊市快速铁路零的突破;津保铁路建成运营,实现了冀中南与天津、冀东地区的快速通达,缓解了北京铁路枢纽的运输压力。

截至2015年底,廊坊境内建成运营铁路主要有京沪高铁、津保、京哈、京沪、京九、大秦、津霸7条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08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98公里,增长46.7%;其中快速铁路98公里。

——公路

“十二五”时期,廊坊市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完成建设投资112亿元,完成高速公路新建设3项180公里,普通干线公路新改建工程17项174.8公里;普通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78项497.318公里;改造农村公路2706公里。京台高速(含廊沧高速)、密涿支线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1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110%;普通干线一级公路比例达到59.2%,比“十一五”末增长14.1个百分点;农村公路达到9443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15.5%,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油(水泥)路,县乡公路中型以上桥梁无危桥运行。

截至2015年底,廊坊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0521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16.8%,密度达到163.6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5公里/百平方公里。

按行政等级分,国道里程371公里,占3.5%,省道里程706公里,占6.7%,农村公路里程9443公里,占89.8%。

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341公里,占3.2%;一级公路577公里,占5.5%;二级公路1015公里,占9.6%;三级公路995公里,占9.5%;四级公路7593公里,占72.2%。

按路面铺装分,有铺装路面8933公里,占84.9%;简易铺装路面40公里,占0.4%;未铺装路面1547公里,占14.7%。

——枢纽

铁路方面,廊坊市承担客运功能的车站共6个,分别为廊坊北站、廊坊站、三河站、燕郊站、霸州站及胜芳站;办理货运业务的车站共10个,其中京哈线有燕郊、三平、三河、大厂4个货运站,京沪线有廊坊北、万庄2个货运站,京九线有固安、霸州、文安3个货运站,津霸线有里澜城1个货运站。

公路方面,廊坊市域内共有等级客运站9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7个,四级站1个;简易站及招呼站牌共2426个。

(二)运输生产能力平稳增长,交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运输装备

运输装备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市营业性车辆总量达到13.2万辆,比“十一五”末增加1.0万辆,增长8.7%,其中货运车辆12.1万辆、客运车辆1897辆、市区公交车556辆、出租车8721辆。

运输装备质量加快优化升级。地方铁路全部实现了内燃机和电力机车牵引;公路客运装备质量显著提升,客车舒适性、安全性日益提高,截至2015年底,班线客车中、高级比重达到80%;市区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货车厢式化、专业化日趋明显,厢式车占比达到1.1%。

——运输服务

2015年底,廊坊市公路营业性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分别达到3832万人和11.8亿人公里;公路营业性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分别达到9918万吨和230.2亿吨公里,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8.3%、53.3%。

全市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100%;市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13%,市区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86%;全市县城2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到30%;建制村通邮率达到100%。

全市共有各类客运班线570条,在运班车1984部。其中,省际班线133条,在运客车211部,通达京、津、鲁、皖等14个省市;市际班线120条,在运客车179部,通达全省所有设区市;县际班线172条,在运客车383部;农村班线145条,在运客车931部。北京公交方面,除大城县外,其余县(市、区)均已开通北京公交车,共18条班线,运营车辆593部。市区分别开通至首都机场客运专线及天津机场巴士专线。

全市成建制普货运输企业44家,货运车辆12.11万部,吨位48.9万吨。其中,危险货物运输企业59家,危货运输车辆663部,吨位0.47万吨,危货运输车辆全部达到一级车况并安装GPS或北斗终端,实现了对危货运输实时监控。鼓励引导货运企业大力发展甩挂运输等现代化运输方式,霸州市利华燃气储运有限公司成为全国11个2012年度甩挂运输试点项目中唯一的道路危险货物甩挂运输试点。

(三)交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法治交通建设稳步推进

廊坊长途客运站(一级客)完成了联网售票工作;建成国内领先的公交指挥调度中心;全部车辆配备GPS定位、视频监控、语音报站和刷卡系统;推出“网上公交”和“掌上公交”服务,市民通过网站和手机可实时查询公交车辆运行位置;建成了国内领先的公交电子站牌,实现了公交运行位置实时动态显示等功能;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取消公交IC卡押金,公交刷卡率达55.1%;开通了可4部同时接听的“400-0316-111”公交服务热线;完成“京津冀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

健全重大决策相关制度,加强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强化行政审批管理,积极做好国家、省下放、取消行政审批的衔接工作;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对市局保留所有许可事项均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强化行政审批公开公示,在部门网站及各业务大厅公开审批项目、流程、时限、依据、提交材料目录、是否收费、负责科室、联系电话和监督电话等;建立了“零障碍”服务全程协办机制。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全市交通运输基层执法站所开展了“三基三化”试点(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和“四统一”(执法标识、执法证件、执法服装、执法站所外观)建设。创新服务理念和措施,顺利通过ISO9001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路政管理和窗口服务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四)绿色交通建设成效显著,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二五”时期全市共完成绿化工程38项579公里,干线公路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100%,绿色覆盖率达到86%以上。开展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完成全市105辆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新增油罐车一律经油气回收综合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运输市场。

“平安交通”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平安交通”建设示范单位。率先完成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危险品运输专项整治工作效果显著。严格落实了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岗位责任,使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持续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等专项整治工作,对重点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营运车辆、从业人员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强化宣传教育,“十二五”期间累计培训安全管理人员300余人次,企业安全管理人员800余人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3万余人次。

“十三五”时期,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环京津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的角度,审视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及廊坊市所处的重要区位应发挥的作用,廊坊市综合交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

一是综合交通网络能力不足。廊坊市铁路网密度为4.5公里/百平方公里,分别比北京、天津低3.3、4.2公里/百平方公里;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密涿、京秦等高速公路尚未与京津路网实现互联互通。

二是综合交通体系衔接不畅。尚未建成集铁路、公路、城市交通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大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进展缓慢。

三是交通运输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中高档车辆、专用车辆等比重偏小;城市公交化比例和水平偏低;城乡公交均等化服务水平尚需提高;物流专业化程度不高。

四是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有待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不足,对公众交通信息服务能力有限;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很好的满足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

二、形势要求

(一)发展形势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空间布局,廊坊市紧邻“一核”、地处“双城”之间、“主轴”之上,全域处于中部核心功能区,为全方位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聚集国内外先进要素提供了现实机遇。北京新机场及其配套工程的加快建设,将为廊坊市打通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空中走廊。列入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有利于廊坊市率先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与京津深度融合的紧密共同体。同时,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为廊坊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增长动力提供了更大空间和可能。

廊坊市发展定位为:京津冀城镇群的重要功能节点,北京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河北省国际化先锋城市,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发展的领跑者和新的增长极,河北省城乡统筹改革“先行先试”的典范和经济发展转型示范区。

廊坊市将积极实施推进“中心扩容、两翼并驱,服务带动、工业支撑,分区统筹、区域联动”的总体发展策略。规划廊坊市域形成廊坊空港产业发展区、燕郊-香河综合产业发展区、霸州-大城配套产业发展区三大产业集群区的空间格局,每一组团包括若干特色产业聚集区。规划廊坊市域空间发展结构为“一主两副、四轴两带”。

(二)发展要求

一是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要求廊坊市进一步强化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运输服务能力。

二是统筹推进北、中、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构筑区域城镇、产业发展新格局,要求进一步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构筑市域内部互联互通、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大力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提高基本公共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

四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绿美廊坊,要求把生态红线作为发展的生命线,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系统建设。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会议精神,落实省市工作部署,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北京新机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立足我省“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服务廊坊市“中心扩容、两翼并驱,服务带动、工业支撑,分区统筹、区域联动”的发展战略,以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现代化为目标,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畅通,着力提升运输服务一体化和便利化水平,着力提升交通现代化水平,为廊坊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基本原则

以协同发展为主线,以“五大理念”为引领,坚持“率先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的规划原则:

——对接京津,率先发展。主动对接京津,融入首都圈和环渤海,注重省际间、区域间的有机衔接,全面扩大开放视角,充分发挥廊坊连接京津的战略支点作用,率先建立一个接轨京津、面向环渤海的开放型综合运输网络。

——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深化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全面释放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实现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统筹兼顾,协同发展。紧紧围绕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协调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相衔接,优化布局结构,推进交通运输稳步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

——绿色环保,安全发展。服务“绿色崛起”战略,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落实到交通运输各环节。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面对接京津,建成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普通干线公路和普通铁路为基础、以农村公路为重要补充的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互联畅通、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路网结构更加完善、枢纽地位更加突出、运输服务更加高效、交通管理更加现代,完成交通运输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要求,总体适应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把廊坊打造成为河北环京津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1、基础设施

——铁路。铁路网营业里程突破420公里,其中快速铁路达到220公里。基本形成廊坊至北京、天津半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至石家庄、保定等周边主要节点城市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

——公路。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面积密度达到20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27公里;普通干线公路二级以上比例达到100%;农村公路达到11500公里。全面消除与京津对接“断头路”和“瓶颈路”,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普通干线连接县城及重点镇,通达重要的产业基地、交通枢纽,覆盖重点旅游景区,中心城区与各县(市)、相邻县之间实现一级及以上公路连接。

——机场。通用机场布局逐步完善,争取建成2个。

——枢纽站场。建成2个综合客运枢纽和6个物流园区。

2、运输服务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30%以上。

——中心城市周边20公里范围内主要乡镇实现公交线网全覆盖,县城2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到100%。

——重点快递企业在市区、县城网点覆盖率达100%,在乡镇网点覆盖率达100%。

3、智慧绿色安全

——与京津及河北其它中心城市实现公交“一卡通”;提高公共交通乘车电子卡支付使用率。

——市域范围内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100%实现联网售票。

——公路(包括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县乡公路)绿化率达到100%。

——新购置公交车辆100%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

——公路交通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建立,实现一般灾害情况下应急救援1小时内到达、应急抢通12小时内完成。

四、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廊坊市围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一)京津廊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

“十三五”时期,廊坊市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以加快与京津之间“对接路”建设为工作重点,主动融入、全面对接,构建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实现京津廊交通一体化。

1、建设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网

按照“客运快速、货运通畅”目标,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对外高速铁路,充分利用客运专线、普通铁路富裕能力开行城际列车;坚持新线建设与既有线改造并举,完善区域货运铁路网络;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谋划推进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加快推进对接京津轨道交通建设。快速铁路方面,加快推进京唐城际、廊涿城际、京霸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S6)、津石城际,平谷线开工建设,争取尽早建成通车;积极谋划霸衡城际、廊坊至密云城际,适时开工建设。城市轨道方面,积极对接北京,争取亦庄线引入廊坊、大兴线引入固安;积极谋划廊坊至新机场城市轨道,适时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市域其他轨道交通建设。快速铁路方面,加快推进固保铁路开工建设,争取尽早建成通车;普通铁路方面,依托重点产业园区或物流园区,推进专用铁路和企业专用线建设;谋划霸州至保定铁路,适时开工建设,实现津保铁路霸州至保定段客货分线;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方面,稳步推进廊坊至大城等市郊铁路和中心城区地铁线路规划研究工作,适时开工建设。

2、建设互联互通的公路网

按照“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促进廊坊与京津及周边地区间的紧密合作和融合发展,加快公路网建设,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实现市域对外顺畅通达,内部互联互通。

加快推进对接京津干线公路建设。全面对接京津,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高速公路方面,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廊坊至北三县段建设,缓解首都交通压力,实现廊坊市区与北三县便捷连接;加快推进新机场北线高速、新机场南出口高速开工建设,完善北京新机场集疏运体系,加强廊坊市区与新机场联系;加快推进唐廊高速、津石高速开工建设,完善区域过境通道,加强廊坊中南部地区对外联系;推进京沪高速香河联络线开工建设,完善区域路网。普通干线公路方面,加快推进原普通干线公路升级改造,重点推进G102燕郊绕城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规划普通干线公路建成接养,重点推进G105、S320等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市域其他干线公路建设。加大既有普通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及新增路线联网建设力度,着力提升技术等级、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先贯通国道路线,确保国道网全部实现贯通,重点推进G105(北京-澳门)文安至大城段等项目建设;重点实施连接重要产业园区、交通枢纽,对经济发展有突出作用的普通干线公路项目,推进S324(东辛庄-高碑店)等项目升级改造;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干线公路穿城路段,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良好衔接,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结合高速公路建设及区域发展需求,统筹安排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

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划农村公路以网络化为方向,实现乡镇间、乡镇与建制村间联网,主要承担农村客货运输,发挥对外运输及城乡快速运输的集散功能。按照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的原则,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升农村路网服务水平,完善标志标线设置和安保工程。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连通工程,加快县乡主通道建设,加快连村(规模自然村)、连乡、连县、连园区、连景区道路建设,实现县到乡、相邻乡便捷连通,基本保障每个行政村有一条畅通的出口路、一条良好的主街道。加大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和窄路加宽改造实施力度。

强化公路养护管理。进一步加大养护发展投入,大力促进养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创新公路养护管理方法,加大预防性养护工作力度,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根据路网调整情况,合理布局养护道班,适时调整养护资金投入,使养护投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机械化养护水平,实现养护快速、及时、绿色、环保;加大危桥改造、安保及灾害防治的处置力度,提高公路的抗灾防灾能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加大路政执法和公路保护工作的力度,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提高路政管理设施与装备水平。

3、建设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枢纽

按照现代城市综合体、产业综合体发展要求,加强综合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提高客货运输中转效率,强化与城市、产业的融合,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完善机场布局。一是配合做好北京新机场一期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南航站楼尽早开工建设;二是加快建设三河、香河等通用机场,带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以京沪高铁、京沪铁路、京九铁路、廊涿城际等铁路沿线客运站为依托,推进客运枢纽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廊坊客运北站、客运西站等项目建设。同步完善配套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鼓励采取开放式、立体化方式规划建设综合客运枢纽,优化换乘流程,实现“零距离换乘”。加大县城客运站升级改造力度,重点推进永清、大厂等客运站建设。

加强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依托铁路货运站、北京新机场,加快建设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引导传统公路货运站向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推动物流业与商贸、制造业联动发展。重点加快廊坊国际内陆港物流园区、廊坊空港物流园区等物流园区建设。

(二)北京新机场集疏运工程

“十三五”时期,廊坊市要积极融入北京新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全程跟进,加强协调,努力构建以新机场为核心,快速、便捷、全天候的综合交通网络和零距离换乘系统,以满足廊坊与北京新机场间的交通出行需求。

1、完善轨道交通集疏运路线建设

快速铁路方面,加快推进京霸城际、固保铁路廊坊段开工建设,完善新机场纵向集疏运通道,加强固安、霸州等与新机场的联系;加快推进廊涿城际铁路廊坊段开工建设,完善新机场横向集疏运通道,加强廊坊市区与新机场的联系。

城市轨道方面,谋划廊坊至新机场城市轨道,适时开工建设;积极对接北京城市轨道,争取亦庄线引入廊坊、大兴线引入固安。

2、完善公路集疏运路线建设

高速公路方面,加快推进唐廊高速廊坊段、新机场北线高速廊坊段、新机场南出口高速开工建设,完善新机场区域高速公路集疏运网络。

普通公路方面,加快推进G105、S320、新机场南部货运线等项目建设,完善新机场区域普通公路集疏运网络。

(三)都市区互联互通工程

“十三五”时期,充分考虑廊坊市中心城区发展要求,着眼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高效转换,中心城区与各组团便捷联系,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完善都市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

1、加强中心城区对外交通联系

完善廊坊城市外环线。推进南外环西延、西外环南延项目建设,建成廊坊中心城区外环线。

完善城市外环线与高速公路网衔接。推进S321廊涞线、X705廊万线等项目升级改造,实现城市外环线与周边高速公路网顺畅衔接。

完善中心城区周边高速互通出入口。加快密涿高速廊坊至北三县段项目建设进度,建成万庄互通出入口;推进新机场北线高速、唐廊高速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建设新机场北线高速与西外环交叉、唐廊高速与S322、S222、S221交叉的4个互通出入口。

2、完善城市组团间联系

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廊涿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争取与北京新机场同期建成通车;谋划廊坊至北京新机场城市轨道及中心城区至各组团的市郊铁路,适时开工建设。

加强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建设。加强中心城区与北京新机场联系,推进新机场北线高速、S320、九州连接线西延、南部货运线等项目建设;加强中心城区与固安组团联系,推进首都地区环线高速、S321等项目建设;加强中心城区与永清组团联系,推进有G105等项目建设;加强固安、永清、码头组团联系,推进唐廊高速、S324等项目建设。

(四)综合运输服务全面提升工程

1、全面提高客运服务水平

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客运服务体系,提高客运装备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城市公共客运,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切实提高公共客运服务水平。

提高客运装备现代化水平。客运车辆逐步实现高速化、舒适化和清洁化,提升公路中高级客车占营运客车比例;鼓励发展适合农村客运安全、实用、经济型客车,推进农村客运车辆的标准化建设;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等领域加快推广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清洁能源客车,中心城区新增公交车全部使用节能环保新能源或清洁燃料车辆。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客运。加快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优化公交线路布局,提高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增加公交专用道;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投放;加大城市公共交通停车场、首末站和港湾式停靠站等设施建设。完善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体制,推进出租汽车服务多样化,创新运营服务方式,逐步实现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统一接入管理。

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继续完善廊坊与北京、天津等周边城市城际公交班线。适应运输需求的升级换代,大力发展商务快车、精品班线、旅游包车等个性化、舒适化运输模式。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市县实行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城市各组团间实现公共交通快速联结;中心城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主要乡镇实现公交线网全覆盖;县城周边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到100%;全市70%以上的乡镇基本完成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

2、积极促进交通物流发展

着力推进现代物流加快发展,提高货运装备现代化水平,优化货运组织方式,推进城乡物流发展,加快专业物流发展,加快打造全国商贸物流重要基地。

提高货运装备现代化水平。货运车辆逐步实现专业化、标准化和清洁化,提高厢式车和专用车的比重。加快更新老旧车辆,促进高效、节能运输车辆的发展。预计“十三五”期间廊坊市道路货物运输车辆发展更新5万余部。

优化货运组织方式。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发展甩挂运输,推进甩挂运输联盟示范工程。

推进城乡物流发展。建立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加快完善县级物流中心、乡镇农村配送站、农村货运网点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统筹交通、邮政、商务、供销等农村物流站点资源,鼓励“多站合一”的站场运营模式,积极推广农村货运班线、农村客运班车利用货舱承接小件快运等服务模式。

加快专业物流发展。推进危险货物运输有序发展,创新危险货物运输跨区域联网联控技术手段和协同机制,加快实现全链条协同监管。引导冷链运输加快发展,完善冷链运输全程温控相关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创新。完善大件运输管理规制,创新超限运输管理手段,健全跨省、跨部门联合审批机制,推进统一审批、综合协调和互联互认,进一步完善大件运输护送机制。

(五)智慧、绿色、平安、法治交通建设工程

1、强化交通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及应用。加大交通运输科技投入,继续支持重点科研基地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成果推广的相关制度和机制保障,鼓励使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全市综合交通运输水平;强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加快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卫星导航等信息技术装备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积极实施交通“互联网+”行动计划,逐步实现综合交通服务互联网化。着力提高路网信息化管理水平,增设重点路段、桥梁的网络视频监控,完善路网质量检测系统。大力推进交通“一卡通”,实现“一站式”信息服务。进一步提高ETC车道比重及ETC用户数量。继续推进公路客运站联网售票工作,二级以上客运站全部实现联网售票。加快推进出租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2、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发展

落实绿色交通发展理念。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鼓励使用清洁替代能源。推进绿美廊道交通工程建设,加强公路、铁路用地范围内绿化美化。

严格控制交通运输污染排放。严格实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准入制度,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对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严格实施不投放新运力的调控政策;加快车辆更新换代,引导客运企业加快老旧客运车辆的更新步伐;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车辆支持力度,做好示范推广应用工作;逐步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车中天然气车辆的比重,鼓励出租车每年更换高效尾气净化装置;加快建设以保障运行为前提,规模适度超前的充换电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市区、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道路沿线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绿色驾驶与节能操作,开展汽车驾驶员绿色操作技能培训。

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交通节能环保统计及考核机制,建立与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统计分析、评价考核相适应、覆盖全行业的监测网络,全面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和环保监测工作。

3、增强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

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三位一体”为统领,建立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监管体系;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社会化监督”为保障,建立企业自查自改、专家指导检查、政府监督落实相结合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以“标准化”建设为依托,建立覆盖全面,执行规范、准入严格的规范标准体系。加强交通安全监管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公路安保工程、农村公路生命工程、桥隧安全工程,大力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活动。

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监测预警系统,指导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事故灾难应急处置预案。构建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应急联动机制,协调推动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体系建设,建成廊坊交通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4、全力推进法治交通建设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结合交通运输部基层执法站所“三基三化”建设内容,督导各基层执法站所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力提升全市交通运输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

加强行政决策机制完善。通过加强落实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规定,完善重大决策前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等,推动行政决策的依法科学民主化进程。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全面实施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规划,推动领导干部学法深入开展,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提升交通运输管理能力。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全力提高交通运输管理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抓好规划落实

本规划经审查通过后,应纳入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并作为“十三五”时期廊坊市综合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严格执行,强化规划对交通建设的约束和指导作用,减少建设的随意性。要注重规划严肃性,落实好各部门在规划实施中的主体责任,加强保障规划项目落实的机制研究,强化规划实施的跟踪评估,切实保证规划实施。

(二)深化体制改革

深化廊坊交通部门体制改革,按照国家部委有关改革方案,理顺体制、机制,明确职能分工,统筹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协调发展;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建立由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发改、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参与的综合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土地征用、项目审批等难点问题。

(三)争取政策支持

加强与国家和河北省交通主管部门沟通,争取将本规划提出的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国家或省级综合交通规划,以便在立项审批、资金补助等方面得到国省支持,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继续争取国家和省的土地指标,在全市年度土地指标分配中对交通建设用地给予倾斜性支持,在分配指标中明确一定规模专项用于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县政府应优先落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补充耕地指标,确保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四)拓展融资渠道

继续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廊坊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市、县政府财政每年按一定比例划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确保车购税、成品油消费税收入等各项税费的专项使用;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交通建设领域的开放合作力度,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广泛推行实施PPP模式。全面深化与国开行、农发行的战略合作,通过PPP及委托代建购买服务等模式,集中争取政策性贷款、开发性金融贷款及利率优惠等多方面支持。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