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

我市扎实有序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2018年08月07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马越 字体:  

按摩室、书画室、图书阅览室、谈心室……走进位于安次区的新朝阳养老服务中心,让人感到丰富舒适的养老氛围和温馨恬静的休养环境。该中心是安次区民政局与廊坊新朝阳医院合作开办的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旨在整合辖区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周到、细致的居家养老服务和健康医疗服务。

近年来,我市着力构筑以社区居家为主、机构供养为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水平,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子。

机制长效化。随着我市社区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社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多次作出批示,按照“9073”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将其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为打牢居家养老工作基础,我市突出解决社区养老服务用房落实难问题,将国家提出的新建小区人均用地0.1平方米标准进一步细化,提出新建小区由开发商按每百户30平方米的标准无偿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用房,由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使用,并将社区工作用房和养老服务配套设施纳入小区建设前置审批条件,与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同步落实,建立起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长效保障机制,确保社区居家养老可持续发展。

服务网络化。市民政局坚持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网络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开通了12349社区养老呼叫服务系统,成立了廊坊市便民社区服务中心。目前,呼叫服务系统已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入网老年人达5.6万人。2016年至2017年,我市持续加大12349呼叫平台推广力度,通过对新入网老人给予话费补贴的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吸引更多老年人加入12349养老呼叫系统。同时,我市着力建设廊坊社区信息网和社区数字化服务管理中心,对市辖区社区居民和老年人基本信息进行采集,并录入信息管理平台,为下一步打造社区智慧居家养老奠定了基础。

运营社会化。近年来,我市着力创新社区居家养老建设模式,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格局。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营水平,我市累计筹集资金2400余万元,在市区重点建设了18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个日间照料中心用房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床位数不少于8张,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常娱乐、理疗按摩、配餐送餐、家政服务、日间照料、卫生康健等6大类20余项服务。2016年起,我市按照每张床位1000元标准,对全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补贴。2017年,我市启动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升改造工程,列支专项资金近70万元对运行多年的部分老旧破损设备、设施进行更换,进一步提升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质量。

站点体系化。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体系建设,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呼叫网络为依托,按照区级设服务中心、社区设服务站点的思路,着力构建全员覆盖的站点建设体系。按照“六有标准”(有专职服务人员、有专门服务场所、有必备服务设施、有管理服务制度、有统一名称标识、有年度计划总结)在全市社区范围内大力兴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市区建设了两个区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日常运营,并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与12349社区养老呼叫系统进行了连接,居家养老服务站无法提供的服务由工作人员联系“12349”上门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61个,市辖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达93%,县级覆盖率达50%以上。同时,为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常运转,我市还制定出台资金补贴政策,由政府出资对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按照每个服务站每年3万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补贴,资金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列支。

补贴一体化。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委托专业软件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设计了“廊坊市养老服务补贴发放系统软件”,使申请、审批、监管等各项工作实现了网络化。为老人制作了IC卡,为服务企业配备了POS机,补贴资金每月定期自动打入老人卡中,服务企业为老人服务后,老人在家中即可完成刷卡消费。养老服务补贴发放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2014年、2016年我市两次对养老服务补贴发放对象进行了扩面,按照城乡养老统筹发展要求,将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由市区扩面到全市,由城镇进一步延伸至农村。截至目前,全市60岁以上低保和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均享受到了每人每月60元养老补贴,实现了养老服务补贴城乡统筹。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