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

我市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织密民生保障网 夯实基础奔小康

2018年10月23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杨雅淇 字体:  

“现在有了好政策,住进了敬老院,有人照顾,真好。”不久前,74岁的李安禄住进了三河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开启幸福晚年生活。他是入住这里的第一个城镇户口五保老人。

李安禄原本住在三河市区,无儿无女没有收入。按照之前的政策,他只能分散供养或自费到民营养老院生活,不能入住农村敬老院。我市社会保障标准城乡统一后,城镇户口的五保老人也可以入住农村敬老院,和农村五保老人享受同样待遇。

近年来,我市针对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的特点,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统一制定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救助、低保家庭高中生补助6项社会救助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保障标准城乡一体化。

安次区杨税务乡村民刘志民家由于儿子儿媳都有智力残疾,只能靠年迈的刘志民一人维持全家生计。“现在我们一家可以享受和城市低保户同样的待遇,我非常高兴。”刘志民说,从前农村低保标准是每月354元,城市是每月542元,现在农村和城市一样了,统一都是每月600元了。

统筹城乡、应保尽保使民生保障网更加密实。2016年,安次区葛渔城镇辛庄子村王金利的儿子被确诊为白血病,沉重的医疗负担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在村委会的帮助下,王金利一家被确定为贫困户,申请了低保,医疗救助政策使他们只需负担不到8%的治疗费,负担减轻了很多。

统筹城乡社保标准后,我市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将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贫困户范围,并将支出型困难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在校学生、残疾人等特殊人员按个人单独纳入低保,扩大城乡低保救助范围,补齐民生短板。

在不断扩大扶贫保障范围、增加“输血”能力的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强贫困群众的自主“造血”能力,使贫困户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使他们自主脱贫。截至目前,全市16至65周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1347名贫困人口,1339人已实现就业。与此同时,各县(市、区)采取多措并举、多策叠加的形式将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财政资金入股“保底+分红”的模式,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