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本市动态

本市动态

按下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快进键” 打出生态环境整治“组合拳”

美丽廊坊绽新容

新时代新答卷——2018廊坊经济社会发展记录之二

2019年01月17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王洋洋 陈童 字体:  

图为文安县富祥温泉生态农庄。(资料片)

半年多来,家住市区阿尔卡迪亚小区的刘素青感到特别幸福,吃过饭,下了楼,抬腿过新开路便步入了廊坊文化公园。徜徉在雕塑精美、文化气息浓郁的广场,漫步在林萌小道,享受着静美的绿地碧水,他的心里有说不尽的惬意。2018年,我市以打造京津走廊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积极作为、勇于担当,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路网框架,按下了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快进键”,打出了生态环境整治“组合拳”,使我市城乡环境绽放新容,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全面加快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条条道路四通八达。“我家住锦绣家园,工作地点在廊坊开发区,之前从家到单位,走北凤道或爱民道,大概要40分钟的车程。广阳道东延工程完工后,直接走广阳道,开车20分钟就到了,比之前节省了一半的时间,现在每天都能在家里吃完早餐再出发。”市民段艳伟说。“断头路”通了,百姓心顺了。2018年,我市按照“打造京津冀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基础设施三年提升总体安排部署,谋划实施总里程110公里的44项重点路网工程,打通“中梗阻”,畅通“微循环”,为廊坊与京津及周边区域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为百姓出行提供方便。

老旧小区改造出实效。正值寒冬腊月,记者走进广阳区康宁街社区老服装厂楼内,居民王宁昆老人一脸的笑容让人暖心。“小区地面平了,路灯亮了,楼顶做了防水处理,监控系统装上了……咱这老房子啊,住着又舒服、又安全!”和王宁昆有相同感受的老旧小区居民大有人在。我市自2010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目前,全市已改造老旧小区180个,改善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生态之路越走越宽。2018年,我市始终把大气污染治理作为扛起首都政治和生态“护城河”责任的重大政治任务,举全市之力向污染宣战。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3%,在生态环境部对“2+26”城市2017—2018年度秋冬防考核中排名第一;优良天数为222天,同比增加8天,比例达62.2%。

道路绿植乔灌相间、迎宾线上绿雕点缀、大小游园植被镶嵌……行走在廊坊城乡,路、水、田、林景色交融,阵阵“绿”意扑面而来。去年以来,我市以打造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核心区为目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线,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全力打造“一带多廊、百园千村、万亩秀林”,全年造林 31.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22%。

“创城”成果暖人心。2018年,是又一次三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轮次的起步年、基础年和关键年,一场以“六大集中攻坚行动”为主攻方向的创城战役全面打响。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窗口单位服务快捷高效、交通秩序和谐有序……城市面貌和市民气质在文明的润泽中愈发彰显出独特的风采气度。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一昔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式新农村在我市随处可见。

基本实现全市域散煤清零。我市强力实施城镇燃煤锅炉治理、农村地区清洁能源替代等系列重点工程。最近3年,全市累计完成煤替代约99万户,目前已基本实现城镇用煤“清洁化”、农村地区“无煤化”。取暖方式的变革,使得冬季清洁取暖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温暖过冬、安全过冬、清洁过冬的梦想终成现实。

农村垃圾治理PPP模式全覆盖。走进安次区仇庄乡宋王务村,村舍整洁、村道笔直,家家户户门口的蓝色小垃圾桶整齐划一。“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后,过不了多久,村里的保洁员就会将这些垃圾分装到村统一设置的垃圾箱,再由垃圾收集车辆统一清运到指定垃圾发电厂。”村民齐成说。这是我市实施“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后带来的可喜变化。2018年,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加快,全市3108个村庄共配备保洁员15279名,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覆盖率已实现100%。

随着全域旅游的顺利推进,我市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大厂回族自治县依托深度开发的影视小镇项目,积极推进“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安次区第什里风筝小镇,打造产业、文化、体育、旅游、生态、休闲农业“六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各类“农家乐”乡村餐饮、民宿品牌如雨后春笋……眼下,我市乡村旅游正在向复合业态转变,成为全市旅游亮点。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