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通衢踏歌行
历史的长河,静观时往往风平浪静,蓦然回首,才体会出波澜壮阔。70年风雨洗礼,70年击水行舟,70年蜕蛹成蝶,日新月异的交通建设在悠悠岁月长“廊”中,一路风景一路飞歌。
截至2018年底,廊坊境内铁路7条,运营里程约308公里;高速公路四纵四横、国省干道25条,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13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92公里,普通干线公路760公里,农村公路10152公里。全市路网密度达到176公里/百平方公里,分别是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3.5倍和1.7倍,位居全省第一。
曾经的小城,偏居一隅,路不通、道难行、通不畅,如今的“明珠”,借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如凤振翅,蓄势腾飞,连通世界,四方铺开的公路、铁路、国省干线,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畅达八方。
挥如椽巨笔,绘通衢大道。置身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俯瞰今日廊坊之交通,一代代造路人倾心铺就,一群群行路人八方来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能,正随着路网延伸喷涌释放……
纵横相连 立体化交通新格局初具
1897年,京山铁路在廊坊设站,廊坊由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城镇;1969年,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址廊坊,城区道路建设开始起步;1990年,京津塘高速公路北京至天津杨村段建成通车,实现了廊坊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从无到有,从有到多,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率先突破,廊坊的交通建设迎来了翻天覆地的跨越式发展。
公路建设增量提速。改革开放之初,廊坊全市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仅为1828公里。2000年之后,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设驶入快车道。廊沧高速、密涿高速、大广高速贯通南北,京哈高速、廊涿高速、荣乌高速东出西进,京台高速、京沪高速、京秦高速进京下卫;全市国省干线全面改善提升,国道G104线、G106线、G112线等重要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相继实施,路域环境全面提升。
铁路建设力度空前。京沪高铁全面建成通车,新“廊坊站”正式启用,实现我市快速铁路零的突破;津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实现冀中南与天津、冀东地区的快速通达。围绕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廊”,我市轨道交通建设迎来密集期,除既有7条铁路外,在建铁路项目3个,里程约118公里;开展前期工作项目4个,里程约129公里;谋划轨道交通项目2个,里程约75公里。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串联起北京、天津、雄安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城市副中心、首都机场……“八纵八横”的轨道交通网初步成形。
借势航空增加动能。2013年初,一个重磅消息在京津冀三地引起巨大反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获批建设。该机场占地4.05万亩,其中42%在廊坊境内,航站楼99%在广阳区,廊坊未来发展与其密不可分。时隔6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五纵两横”综合交通骨干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京雄城际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机场北线高速公路廊坊段建设正酣。9月25日,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廊坊将成为一座连通世界的空港城市,为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无限空间和巨大动力。
数十年精心谋划,数十年步履铿锵,“半小时进京下卫、一小时上天入海”之说成为现实。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交通先行官的角色愈发重要,一个全新的内通外联立体化交通大格局呼之欲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当前,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正式闭合成“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京台高速全线贯通,燕潮大桥正式通车……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领域的交通一体化正加速形成,必将对加强廊坊与京津冀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加快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阔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道通路畅 完善城区“微循环”
9月15日,廊坊交通中心工程光明道上跨铁路立交桥正式开工,一条贯穿东西两城区的巨龙将凌空而起,突破多年来市区铁路两侧交通通行的局限性,让京津走廊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一条条畅通无阻的道路,是城市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1989年地区改市,我市动工修建了和平路(解放道-北外环),西外环及京津唐引道工程。1991年,规划城区主干道19条,次干道12条,支路24条。广阳道(银河北路至广阳桥)、西外环、南外环(银河南路至龙河)、光明西道(永兴路至龙河)……一条条主干道先后建成,让这座城市有了强健的骨骼。
近几年,我市共谋划实施了30项总里程60公里的断头路打通工程,一批崭新的道路、桥梁、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城市血脉更加畅通,廊坊“门户城市”地位进一步彰显。
艺术大道连接我市多个道路出入口及主干道,同时串联起多个重要的城市节点及片区。如今,艺术大道西延工程正在建设中,全线修通后,向西将形成廊坊市区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快速直达通道,向东将连接天津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条综合性的城市主干道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广阳道东延、新华路北延主路通车,成为中心城区与北出口、廊坊开发区互联互通的主干道;金光道东延、永兴路南延,古县路、隆福路陆续通车,显著提升了道路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城市路网和毛细血管的打通,为廊坊与京津及周边区域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引领支撑和交通保障。
城市路网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群众满意是城市建设的目标。
“改完以后多整洁啊,走路方便了,也可以穿高跟鞋了。以后下雨天不会积水,骑电动车出行也不会再溅一身泥。”说起小街巷改造带来的便利,家住金光道永建路希望里的居民王方娟赞不绝口。
2014年以来,我市高标准实施200多条小街巷改造工程。只今年,我市持续抓好小街巷集中整治工作,针对主城区存在无下水或排水不畅、路灯缺失等问题的50条小街巷进行集中整修,确保达到“路畅、水通、灯明”的标准。在2017年、2018年完成30万平方米便道整修的基础之上,筹措资金进行便道外硬化铺装,确保问题动态清零。
大道通,小路美,居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畅安舒美 大美乡村路提档升级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
“过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如今是‘出门水泥路,抬脚就上车’。”谈起农村道路的变化,55岁的文安县左各庄镇村民王洪祺深有感触。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公路多为砖道、土路,通行条件较差,成为农村发展的短板之一。2004年,全市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全市所有行政村通上了沥青路、水泥路。
——2004年10月底,全市96个乡镇3229个行政村全部开通客运班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客车;所有行政村距候车站点不超过1公里,全市200多万农民受益。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村公路10152公里,县道778公里,乡道1742公里,专用公路287公里,村道7345公里,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率达到100%。
党的十八大以后,农村道路的发展建设,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加速扩展、提档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我市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发展指出了主攻方向、提出了根本遵循。
2018年,我市出台实施《廊坊市深入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与《廊坊市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意见》,“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深入融合发展更进一步。
行走在廊坊的乡间,目之所及,一条条农村公路,像玉带飘舞,又似彩虹升腾,通村畅乡,成为民生路、产业路、致富路,为一个个村庄带去了人气、财气。
“党和政府拿出大笔资金给我们修路,路面宽了、平坦了,出村更方便了,棚里的这些蔬菜也不愁销路了!”正在农场采摘新鲜蔬菜的周家务村村民刘老汉乐呵呵地说。
每天下午4点钟,从固安县渠沟乡周家务村卡尔叔叔幸福农场摘下的新鲜果蔬会经沿线固雄公路,准时送到县城和京津冀周边地区人们的餐桌上。这家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年营业额达1000余万元。
千古百业兴,先兴在交通。在廊坊,靠路获益致富的远不止一地、一村、一乡镇。随时代而起的农村路,织就了万千村民出行的便捷幸福网,串起了乡村振兴无限拓展的新蓝图。
筑梦新时代,扬帆正当时。重大历史机遇叠交相加,通衢大道正为京津走廊繁荣发展铺就崭新的“黄金跑道”,这座正在崛起的京畿明珠必将风生水起、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