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释放新活力——我市创新机制推进造林绿化高质量发展
初冬的廊坊,天蓝水碧,满目苍翠,6429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绿韵十足、如诗如画。
让森林进城,让城拥森林。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大规模高品质国土绿化的决策部署,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志,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扬起了向“经济强市、美丽廊坊”奋进的风帆。
经过多年努力,“国家森林城市”这一“国字号”金牌终落廊坊。但“植绿、护绿、爱绿”不只停留在口头上,满城尽绿更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需要创新机制支撑。实践中,廊坊不断创新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群众受益,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化造林绿化机制。
体制活、机制新、活力足。今天的廊坊,蓝天白云越来越多,绿色宜居生活越来越近,老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坚持政府主导,“四个统一”确保树成林绿成荫
绿廊绿道绵延几十公里,人民公园、丹凤公园、瑞丰公园各具风姿,街头游园随处可见,霸州煎茶铺镇“古韵叠翠”绿化片区恢弘大气……不管是穿梭于永清万亩银杏林,还是驻足于景观别致的艺术大道……满眼绿色令人心旷神怡。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启动以来,我市上下联动、众志成城,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四个统一”,全力打造“京津乐道、绿色廊坊”。
统一规划设计,全面对标京津雄造林绿化标准,聘请国家顶级设计单位编制全市国土绿化规划,确定了“三带、三区、三林、三网、十城、多廊多园”的造林绿化总体布局。重点打造一条纵贯南北的精品生态景观带,连通闭合建设千里多彩廊道景观线,推进建设百个森林郊野公园,建设千片村镇团状森林,营造万亩优质连片秀林,形成“一带多廊、百园千村、万亩秀林”的造林绿化主框架。
统一用地政策。我市出台了《廊坊市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意见》,在保护耕地、不改变耕地性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苗一体、木本花卉、名优特新果品等经济林,经济类林木面积达到124万亩。在雄安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城市副中心交界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湿,打造了霸州生态公园、文安鲁能生态区、大厂万亩银杏林等一批生态景观。
统一建设标准。制定了造林绿化技术指导规范和营林养护管理技术规范,严格苗木选用、栽植、养护各环节标准,确保一次造林、一次成林、一次成景。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出台了《优选绿化植物提升绿化品质的决定》,以乡土树种为主,大量优选园林绿化和经济树种,主推80多个骨干树种,增加雪松、油松、桧柏、竹子、北海道黄杨等常绿植物。大力推广市花月季、市树国槐种植,全市种植月季1000多万株、国槐720多万棵,月季公园、市树大道成为主城区靓丽风景,主城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多姿多彩。
统一督查验收。我市把造林绿化纳入市委重点工作持续开展督查,强力督导造林面积、树种、质量、进度完成情况。造林结束后,聘请有甲级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实地核查,作为对县(市、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坚持市场运作,“三化”模式引来造林“活水”
廊坊全市域98%为平原,2000年到2006年间,全市大规模植树造林成几何式增长,以至于可用造林土地越来越少。绿量如何进一步增加?扩绿增质的空间在哪?社会力量如何带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如何推进?
找到问题是起点,解决问题是关键。市委、市政府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市场运作,增强内生动力,鼓励引导“三化”,引来“活水”提升造林造景品质。
——流转土地规模化。以政府统一规模流转土地为主,由政府把群众手中分散的土地流转过来,再通过招标、转租等方式,成方连片交给造林公司、植树大户,推动规模高效造林。全市造林用地70%以上由政府统一流转,完成万亩以上造林67块、千亩以上157块、百亩以上3500块。同时,坚持见缝插绿,基本实现道路沟渠、农田四周、田间道路绿化的全覆盖。
——投入资金多元化。采取反租倒包、大户承包、农民合作社、PPP、政府奖补、企业捐助等多种模式,形成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多元投资的造林资金保障机制。近年来,市县两级财政投入67.2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268.98亿元。
——工程造林专业化。把造林绿化更多交给有资质、有实力的专业园林绿化公司,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吸引了北京绿化天成园林、北京逸树福地、华夏幸福、荣盛发展等域内外650多家公司、企业和大户参与造林绿化。专业化造林182.15万亩,占全市新造林面积的80%以上,打造了大厂星河森林公园、香河运河文化公园、固安滨河生态运动公园等一批绿化精品工程。
走进廊沧高速文安县龙街高速口,金枝国槐、海棠、泡桐等树种组成的景观带层次分明,承包该片区的造林大户江星章满脸自豪:“加上这块景观林,今春我已经造林1000余亩。”江星章是河南人,在文安已有4年造林经验。2018年,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从当地农民手中租地2000亩,全部用于植树造林。
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实施,确保了全市植树造林工作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地推进。
坚持企业主体,“三个自主”提高造林成效
位于霸州市煎茶铺镇的“古韵叠翠”绿化片区项目由霸州博雅集团投资,优选了美国红枫、意大利海棠、地中海桧柏、银杏、楸树、栾树等各类苗木70余种。“我们以林下经济的林花模式打造千亩油菜花,以春季花海、秋季彩叶的各种树种营造大片区观赏效果,集中主要区域打造大规格树种原生态体验区,配以林禽模式、散养具有观赏效果的小型动物,形成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霸州市博雅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与“古韵叠翠”绿化片区项目一样,永清万亩银杏林、大厂千亩樱花园、香河千亩紫薇园、香河千年葡萄园、固安京南千亩牡丹园等都是企业为主体的大手笔工程。
近年来,我市本着“谁投资、谁种植、谁拥有、谁管护”原则,让参与投资造林的企业享有林地的林权、冠名权等,让企业在共享发展成果、反哺农村建设、参与公益事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效。
造林企业在政府总体规划指导下,按照市场需求和效益最大化原则,自主确定树种树龄配置、造林密度等。为确保造林企业可持续发展,允许企业自主选择发展经济林或林下经济、旅游经济等业态。同时,对于政府奖补资金,造林企业可自主支配,用于造林、管护或配套工程建设。
从一棵树到莽莽林海,廊坊人用脚步丈量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距离。
今年是廊坊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巩固提高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完善创新机制,在提升品质、增加效益、打造精品上狠下功夫,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京雄高铁、机场北线高速等重要路段沿线绿化任务,倾力打造首都生态涵养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