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杨燕伟在廊坊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21年08月24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字体: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廊坊加快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 其势已成 其兴可待

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这几年极不平凡,协同发展、决胜小康、脱贫攻坚等大事要事叠加,抗疫情、去产能、治污染等困难挑战交织。面对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战大考,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拼搏竞进、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了“三个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我们心无旁骛抓发展,千方百计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增强综合实力。地区生产总值从2635亿元增至3301亿元、年均增长5.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5070元增至34358元、年均增长8.2%,圆满完成“两个翻番”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稳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9%,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69.5%,分居全省第3和第1位;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6%,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2%,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实现了双提升。

(二)我们把握机遇抓协同,积极主动谋借势、强保障、深对接,在服从服务中加快廊坊发展。深耕北京、借势机场、联动雄安升级加力,严格落实北三县与通州区“四统一”要求,制定“1+5+12”规划体系,加快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圆满完成历时8年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保通航任务,形成临空经济区规划、产业、政策三大体系,举全市之力推动临空经济区提速建设、强势开局;扎实做好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等雄安新区服务保障工作,深入开展规划对接、交通互联、产业协作,积极推动南三县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提级加速。交通、生态、产业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京雄城际开通运营,新机场北线高速等7条高速公路(廊坊段)建成通车,京唐铁路等9条轨道交通和6条对接通州区、雄安新区的跨界道路加快推进,与京津雄快速便捷的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成型;京津廊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持续深化,“平三蓟”京津冀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稳步实施;全市累计引进京津项目466个、资金2305亿元,公共服务领域合作、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成效显著。协同发展为廊坊带来的历史性变化正在日益显现。

(三)我们坚定不移抓转型,精准发力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提速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成功退出4家钢铁企业、1974万吨钢铁产能,整治“散乱污”企业1.6万家,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478个;围绕“1+5”主导产业和“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引进建设了有研稀土新材料、精雕数控机床、维信诺等一批高端高新产业项目,三次产业结构由7.5:37.1:55.4调整为6.7:31:62.3。改革创新步伐加快,扎实推进“放管服”、国有企业、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企业开办在全省率先进入“小时”时代,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由26.9万户增至50.6万户,连续9次获得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市称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增长3.7倍、1倍、7倍和1.5倍。开放平台持续做强,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廊坊经开区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5·18”经洽会、“9·26”农交会办会质量逐年提升,自贸区、综保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落地廊坊,政策叠加优势逐步凸显。

(四)我们集中力量抓攻坚,扎扎实实强弱项、补短板、克难点,在打好“三大攻坚战”中开创新局面。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1918户、474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年均浓度从每立方米66微克下降到42微克、连续两年在“2+26”城市中正排第2位,空气质量综合排名稳定退出“倒排前十”,6条国省控河流7个断面全部消除劣V类水体,在首次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林木覆盖率达到35%,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廊坊加速呈现。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推进金融、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入实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安保维稳任务,以实际行动拱卫了首都安全。

(五)我们统筹城乡抓融合,全力以赴打基础、强功能、提品质,在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中增强承载能力。实施断头路打通三年行动计划,主城区打通断头路21条,艺术大道东西贯通,城区环线全线闭合。启动了一批市政建设“补短板”工程,实施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123个,改造老旧小区277个,城市公园逐年增多,停车难乱、环卫盲点等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廊坊人民多年夙愿得以实现。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改造危房688户,完成改厕43万座,实施“双代”工程100万户,提升改造农村公路2370公里,香河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市每百平方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79公里,居全省第一。

(六)我们不遗余力抓民生,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题、增福祉,在推进共享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全力保障民生投入,连续4年实施“20项民生工程”,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计达到2313亿元。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6.1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全省最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和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社会救助标准保持全省领先。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累计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234个,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如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基本消除;深入推进“四医联动”改革,不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市;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3800多场,建设新国标健身设施1.6万余套,荣获全国文旅消费示范城市称号。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七)我们强基固本抓提升,驰而不息优作风、转职能、练内功,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中锤炼宽肩膀铁肩膀。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全力开展“三创四建”“三重四创五优化”等活动,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重点领域立法、行政执法制度改革,政治能力、治理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到100%。

此外,民族宗教、统计审计、新闻出版广电、外事侨务、人民防空、史志档案、气象地震、援疆援藏、公积金等工作取得新成就,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实现新进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聚焦全面建设“五个廊坊”、争当“三个排头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了“双过半”任务,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支、市场消费、外资外贸、居民收入等指标增速均高于年度计划和去年同期。

一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精准有效。果断应对年初固安疫情,第一时间全力救治患者,创新开展提标扩面流调,全市实行全员免费核酸检测和7天居家观察,以最快速度遏制住疫情蔓延。坚持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十个常态化30项防控措施,严守环京“三道防线”,加强重点人员排查管控,不断提升整体防控能力,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全面打响疫苗接种攻坚战,12岁以上目标人群接种覆盖率全省领先。

二是协同发展重点工作取得突破。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实现重大进展,确定功能布局和产业定位及三县(市)各自定位,更加精准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功签约北京转移项目82个、总投资875亿元,中冶总部基地、稻香村食品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北运河廊坊段与北京同步实现旅游通航。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实现重大突破,重点实施“4个300”年度任务,截至7月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7亿元,增长极、引爆点作用初步显现;成功发行专项债券88亿元,获批500亿元中长期贷款授信,为大开发、大建设提供了强力的资金保障。南三县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实现全面提速,雄安郊野公园廊坊园、霸州殡仪馆新馆高标建成,白沟河治理工程(固安段)扎实推进,廊坊特色产品和知名企业加快走进雄安,规划衔接、产业承接、交通连接、生态对接的局面正在形成。

三是重点项目重大招商强力推进。实施产业项目倍增行动,组织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次、开工项目208个、总投资1463亿元;1-7月份全市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38个、完成投资262.5亿元,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00%、81.7%;天环现代智慧物流、中交预制装配式构件等项目建成投产,科达军需装备产业园、林栖康养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大项目招商行动,市县开展成规模招商810次,“北京招商月”签约项目113个、投资额2595亿元;“5·18”经洽会签约项目数量、资金规模再创新高。

四是发展支撑力承载力持续增强。把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深入实施开发区“二次创业”和“双倍增”计划,研究制定推进创新发展提升能级的若干措施,推动开发区发展由谋定思路进入破题开路阶段。1-6月份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营业收入、税收收入分别完成3726.3亿元和192.8亿元,分居全省第5和第3位。把自贸区、综保区作为驱动发展的新载体,廊坊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全国自贸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大兴机场综保区即将封关运行。把城乡建设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实施了雨污分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等一批市政工程项目,启动了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市县两级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

五是年初承诺的民生实事加快兑现。提速推进20项民生工程,5项已经完成,其余全部达到进度要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26万个,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16个中小学新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8所公立幼儿园完成主体工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加快建设,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市医院迁建项目奠基开工,新殡仪馆即将投用。扎实开展“保稳定、铸平安、促和谐”百日行动,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得到巩固。

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落实市委部署 全面建设“五个廊坊” 争当“三个排头兵”

纵观发展大势,审视廊坊实际,未来五年,我市仍将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既面临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也拥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带来的宝贵机遇和战略支撑,更蓄积了向高质量发展质变跃升的强大势能、具备了干部群众人和心齐风正劲足的厚重底气,廊坊发展大有可为、未来可期。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应时而动,乘势而上,在格局重塑中抢占先机,在区域竞争中走在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廊坊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市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根本支撑,以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激情干事业、挑战不可能,全面建设创新廊坊、数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品质廊坊,争当河北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京津冀协同发展排头兵、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廊坊力量。

今后五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基础更加坚实,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全省领先。

做好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关键是聚焦全面建设“五个廊坊”、争当“三个排头兵”奋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明晰发展思路,以科学的理念引领发展,以精准的措施推进发展。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抓牢发展第一要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落实“六保”任务,深挖潜力点、做强支撑点、厚植增长点,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千方百计稳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发展速度、发展质量争列全省第一梯队,努力在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多作廊坊贡献。我们要坚持赶超争先、走在前列。树立见红旗就夺的雄心,强化有第一就争的意识,廊坊经济、廊坊环境、廊坊民生各领域都做到高标准,廊坊建设、廊坊制造、廊坊服务各方面都实现高品质,领跑的继续做大优势,并跑的逐步抢占先机,跟跑的快速赶超跨越,各项工作、各个领域跻身全省领先行列,努力在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树立廊坊标杆。我们要坚持激情干事、创新破难。面对难题动真碰硬、敢破善立,面对机遇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建立激情干事业的机制体系,营造挑战不可能的浓厚氛围,在防控新冠疫情、应对下行压力、推进协同发展、加快动能转换、破解要素制约、补齐发展短板等急难险重工作上,锲而不舍啃硬骨,勇毅担当打硬仗,不取全胜不收兵,各项攻坚战、阻击战勇做全省开路先锋,努力在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拿出廊坊担当。我们要坚持精准聚焦、高质高效。立足廊坊的发展阶段,推进工作注重聚焦聚力,更重章法、更讲逻辑;制定政策突出微喷滴灌,强化针对性、确保实效性;招引项目做到精挑细选,契合产业定位、符合容量空间;要素供给坚持精打细算,盘活存量坚决破题、做优增量闯出新路,发展的全环节、全过程追求措施精准化、投入集约化、效益最大化,工作模式、发展方式争当全省尖兵标兵,努力在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做出廊坊示范。我们要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面对大事多、要事多、难事多的发展现实,既要弹好钢琴,又要钉好钉子,统筹好眼前与长远、机遇与挑战、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统筹好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发展和安全的关系,集中力量抓大事,精准高效解难题,把握全盘多点发力,突破重点带动整体,工作的协调度、发展的平衡性抢占全省高点前沿,努力在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勇创廊坊样板。

今后五年,我们将全力推动协同发展,为全面建设“五个廊坊”、争当“三个排头兵”厚植发展优势。以打造与京津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城市为目标,加快推动北三县、临空经济区、中心城市、南三县四大板块强势崛起。北三县坚决落实“四统一”要求,对标看齐副中心、主动服务副中心、全面融入副中心;临空经济区聚力建设世界一流航空城,在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上迈出新步伐,在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上实现大突破,争取10年再造一个新廊坊,构建起全域“大临空”格局;中心城市加快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主城区“西扩南拓”,逐步形成主城区、廊坊开发区、永清、固安联动发展的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区;南三县加快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在对接天津、借势机场、服务协同上展现更大作为。到2025年,北三县力争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2个300亿级主导产业,临空产业产值规模及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交通、生态、产业三大重点领域对接合作不断深化,轨道、公路等交通路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扎实推进,重点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基本完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与京津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将全力加快动能转换,为全面建设“五个廊坊”、争当“三个排头兵”构筑实体支撑。用足用好京津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政策引导、平台支撑、企业主体、人才保障,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培育壮大市级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现代商贸服务、都市现代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和大文旅、大数据、大健康三大新兴产业,加快金属制品、家具板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水平。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整合数据资源,强化数据应用,推进数字赋能,提速建设“数字廊坊”。围绕重点行业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紧盯项目建设“二三四期”现象,扶持重点项目做大做优做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加快转型,确保平稳健康发展。到2025年,全市实施省市重大项目500项,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80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500家和10000家。

今后五年,我们将全力深化改革开放,为全面建设“五个廊坊”、争当“三个排头兵”加快聚势赋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放管服”、国资国企、财税金融以及要素市场化等领域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市场主体,释放更大活力。加快推动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深入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行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550家,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突破600家,纳税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60家。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务实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和“双倍增”计划,到2025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税收收入、“四上企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500亿元和9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开发区达到4家以上;廊坊自贸片区、廊坊综保区、大兴机场综保区形成完善的功能布局和产业体系;一批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重点会展平台成为新的增长点。

今后五年,我们将全力优化生态环境,为全面建设“五个廊坊”、争当“三个排头兵”擦亮蓝绿底色。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广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化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率先实现碳达峰。持续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积极推动北三县调水和广阳水库工程建设,稳步实施国土绿化。到2025年,空气质量持续好转,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重点河流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考核标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体系加快构建;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区)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

今后五年,我们将全力推进城乡融合,为全面建设“五个廊坊”、争当“三个排头兵”提升容量空间。立足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围绕建设“品质廊坊”,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壮大城市经济、强化城市管理,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取得重要成果,建设高标准新型智慧城市。实施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加快小城镇和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以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都市现代农业水平,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到2025年,建成美丽乡村600个以上,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区8个以上,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今后五年,我们将全力提升共享水平,为全面建设“五个廊坊”、争当“三个排头兵”筑牢民生底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分年度滚动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欠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全力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到202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5万个以上,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覆盖全市困难群众。深入实施“健康廊坊”行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市医院建成区域性综合医院。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着力补齐初中、高中教育资源短板,动态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全力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提升社会治理、风险防范、救援处置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廊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今年后四个月重点工作

聚焦省委省政府要求 努力“实现新突破、见到大成效”

后四个月的工作,关系全年收官,关系“十四五”开局。我们必须积极担当作为、全面提标加力,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新突破、见到大成效”要求,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推动廊坊发展上层级、上水平。

(一)聚焦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在保运行稳增长上实现新突破、见到大成效。

强化运行调度。围绕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加强监测分析,增强调度实效,强化跟踪督导,“一县一策”精准发力,确保主要指标三季度好于二季度、下半年好于上半年,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实施重点领域投资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产业项目投资建设力度,保障在建和新开工项目顺利实施,力争形成更多投资量和实物量。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投资政策支持,再谋划实施一批“两新一重”和社会民生“补短板”项目。有效扩大工业投资,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释放消费潜力。支持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培育新型消费,建成品牌连锁便利店65家、便民市场10个,全年网络零售额增长10%以上。加快韵达北方区域总部、中国智能骨干网等一批物流项目建设,开展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建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初步形成促进消费升级的物流骨干和网络体系,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

抓好外资外贸。对全市72家外资企业逐一精准帮扶,全力做好外资项目招商引资和跟踪服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1.5亿美元。健全外贸企业“一对一”帮扶机制,支持域内企业争列出口企业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发挥好综服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公共海外仓作用,稳定出口订单和进口计划,全年进出口贸易额增长5%以上。

(二)聚焦高质量推动协同发展,在打造重要增长极上实现新突破、见到大成效。

推进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构建交通“一张网”,加快推进京唐铁路、北京地铁22号线(平谷线)建设,力促安石路河北段年内完成路基建设、厂通路年底前开工,扎实做好神威北大街和通宝路前期工作。高质量打造产业“一条链”,以建设“科创燕郊、智造三河、商务大厂、文旅香河”为重点,对照存量和新增产业正负面清单,精准承接北京转移高端项目,加速融入北京高精尖产业链条;加快82个与北京签约的合作项目进度,力促尽快落地建设。高质量推进服务“一体化”,制定政策标准逐步统一的具体推进方案,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特别是优质公共服务向北三县延伸布局,加快引入京标服务,在环卫、供热、污水处理等市政服务领域尽快实现与通州区同质同标。

推进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狠抓投资增长,重点推进高端产业和市政公服项目建设,确保完成“4个300”目标任务。精准招引项目,按照“1+2+3”产业实施路径,严格准入标准、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力促55个重点在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加快征迁扫尾,全力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设计、优化生态空间,高质量实施市政路网、生态林和水系、医院学校等工程建设,打造一批安全工程、精品工程、百年工程。

推进南三县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严格执行交界地区管控政策,扎实做好规划对接、交通互联、生态共建等服务保障工作,高标准完成白沟河治理(固安段)主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荣乌新线二期和S601、S327等对接道路前期工作,力促R1线年内开工。积极开展与雄安新区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上的配套衔接,引进一批“新区研发+周边孵化转化、新区总部+周边加工配套、新区高端+周边服务”的优质项目。

(三)聚焦高质量积蓄发展势能,在加强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见到大成效。

提速项目建设进度。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产业项目倍增行动,动态完善“续建、新开、储备”三个项目清单,在建项目抓进度,签约项目抓开工,在谈项目抓落地。加快238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再争列一批省重点项目、安排一批市重点项目,再组织2次集中开工活动,重点推进华为云数据中心二期、中南高科航天电子信息产业园、博雷顿电动重卡、荷丰贵金属等项目加快建设。

强化项目建设保障。坚持“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包联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包到底”的服务推进机制,推行重点项目全程领办、代办、跟踪督导制度,全面梳理摸清建设需求,解决好用地、资金、环保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持续优化项目审批流程,集中资源力量保障项目加快建设。

加大项目招商力度。落实《2021年廊坊市产业链精准招商行动方案》,围绕“1+5”主导产业、“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制定存量产业、新增产业正负面清单等4个清单,创新开展更加精准高效的招商活动,市县两级再组织成规模招商不少于50次,对接洽谈签约项目不少于250个,签约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170个。

(四)聚焦高质量提升能级水平,在做强开放平台上实现新突破、见到大成效。

立足优势做强开发区平台。精准实施开发区“双倍增”计划,加快制定、严格落实推进开发区创新发展提升能级的若干措施,按照工作台账、责任清单完成年度任务。发挥好市级开发区工作专班作用,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开发区工作协调机制,年底前力争完成全市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全年省级以上开发区税收收入达到31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四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070亿元以上、增长16%以上。

抢抓机遇做强自贸区、综保区平台。加快廊坊自贸片区自主制度创新,年底前推出2个以上创新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注册企业达到800家以上;加快推进大兴机场综保区建设,确保11月份与北京同步封关运行;支持廊坊综保区做强跨境电子商务、打造全球中心仓,进出口贸易额实现大幅增长。

提质增效做强创新平台。以建设“创新廊坊”为目标,以“北京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为方向,持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建立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继续开展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行动,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800家以上。

(五)聚焦高质量激发动力活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见到大成效。

精准攻坚补齐短板。对标国家和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紧盯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市县两级协同发力,加快补强执行合同、获得用水用气等弱项指标,力争在全省新一轮评价中取得好成绩。

扭住重点深化改革。探索创新商事制度、政务服务、新型监管等领域的改革举措,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流程再造,进一步简化程序、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市县两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推动更多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多措并举优化服务。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深入实施精准服务年活动,开展政企“面对面”、民企咨询诊断、民企素质提升等系列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对全市1584家重点企业进行全覆盖包联走访,开展滴灌式精准服务、定制式深度服务、闭环式全程服务,帮助企业解难题、增信心、快发展。

(六)聚焦高质量优化生态支撑,在推进减污降碳上实现新突破、见到大成效。

持续加力改善空气质量。务实解决散煤复燃、涉VOCs排放、扬尘污染等重点问题,统筹做好臭氧前体物污染治理和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资源效率、能源消耗对标提升,超前启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抓实抓牢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散煤管控、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PM2.5年均浓度下降3%、优良天数增加到255天,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蓝天幸福感。

强化措施提升河流水质。深入实施重点河流综合治理,加快大厂、香河、永清、文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52项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加大清“五乱”力度,全面完成白洋淀流域26个入河排污口水质提标,确保流域水质持续提升。加快推进引江水消纳、生态补水、自备井关停等工作,稳固地下水位止降回升的良好态势。

创新破难防治土壤污染。聚焦解决建筑垃圾增量多、处置难、危害大等突出问题,加快研究出台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全过程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回收处置体系,在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上破题见效、趟出新路。做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和农用地安全利用,深入实施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非法倾倒、非法处置等行为,有效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统筹施策抓好生态建设。加快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精准设置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实施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开展露天矿山修复绿化“回头看”,持续巩固矿山修复成果。加强林木管护,推动各县(市、区)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有效提升碳汇能力。

(七)聚焦高质量增强承载能力,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见到大成效。

中心城区抓重点、抓攻坚。加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确保顺利通过国家测评。加快主城区5条新建道路、2个配套路网、7条续建道路建设,年底前力争新建项目开工、续建工程完工,确保光明道上跨铁路桥具备通车条件。提速15个城中村回迁安置进度。加快老旧小区、棚户区、雨污分流改造和雨水泵站等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龙河治理及景观改造提升。完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年度任务,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实现全覆盖。

县城建设抓提质、抓升级。实施县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风貌特色塑造、产城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等六大专项行动,支持各县(市)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海绵城市。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总体城市设计,进一步优化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支持各县(市)创建国家级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省级双拥模范城,擦亮城市名片。

乡村振兴抓创新、抓示范。建立健全推动乡村振兴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打造一批城乡融合示范项目,高质量完成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任务。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确保完成4.1万座卫生厕所、1040座农村公厕改造和19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大力发展“四个农业”,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72%以上,“两品一标”数量达到230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6亿元以上;完成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粮食总产量保持在29亿斤以上。

(八)聚焦高质量增进民生福祉,在惠民利民实事上实现新突破、见到大成效。

按时保质完成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城乡生活水源置换、养老服务提质增能等20项民生工程,确保年底前高质量完成。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抓好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73万个。合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大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发放力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基本医保“省内无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全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学校建设进度,年底前确保9个未开工的中小学项目全部开工;提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大厂校区建设,推进市二十一中、六中东校区建设,着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水平。深入开展“健康廊坊”15个专项行动,加快推动市医院迁建项目建设,全力保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一期如期完工,力促北京康复医院康养综合体早日落地。高标准办好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

(九)聚焦高质量保障安全稳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上实现新突破、见到大成效。

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十个常态化30项防控措施,强化境外来廊返廊人员闭环管理,精准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廊返廊人员排查管控,严防死守环京“三道防线”。落实落细基础性防控措施,全面加强防疫信息化平台、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全方位做好“防大疫”准备。

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围绕金融、政府债务、社保基金、房地产等领域,进一步完善常态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压实属地管理、行业监管、企业主体责任,做到关口前移、有效防范。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有效处置重点领域信访问题。全力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扎实做好安全稳定底线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大力实施食品药品安全隐患起底清零行动,积极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稳步推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加快市级执法办案中心建设,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全力做好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安保维稳工作,坚决当好河北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增强落实能力 提升施政水平 以实绩实效让人民群众满意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新一届政府将牢记初心使命,锤炼过硬本领,勇挑时代赋予的重任,不负人民寄予的厚望,努力在新征程上闯新路、开新局、创新绩。

1、坚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根本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坚持把一心为民作为根本立场。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遵循。

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让规章制度更有准度、权力运行更有法度、行政执法更有力度,持续提升依法治市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4、坚持把务实高效作为工作准则。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激情干事业、挑战不可能,以更加严实的工作作风、更加高效的执行能力,跑好新征程的第一棒。

5、坚持把清正廉洁作为底线要求。

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整治“四风”顽疾,巩固优化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厉行勤俭节约,持续压减“三公”经费,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群众的“好日子”。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