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打好“节、引、调、补、蓄、管”组合拳

全市持续推进地下水位止降回升

2021年11月10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杨苗苗 通讯员 王学奇 字体:  

今年以来,市水利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的工作部署,创新思路,统筹谋划,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落实落细“节、引、调、补、蓄、管”各项综合措施,扎实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9月底,我市在全省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上升的市中排名第三,在全省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上升市中排名第五。全市浅层超采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2.25米,与上年同比水位上升0.96米;全市深层超采区地下水平均埋深59.92米,与上年同比水位上升0.62米。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减少,严重超采局面得到有效遏制。

高位推动,压实压细各级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调度、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协调推动,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协同抓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财政、水利等12个市直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统筹调度推动制定《廊坊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年度实施方案》。市水利局全面细化目标、任务和措施,明确时间表,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到位。

靶向施力,有效推进全社会节水。全面加强节水工作,不断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在农业节水方面,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农业,2021年计划增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3万亩,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在工业节水方面,加快工业节水减排,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优化用水节水系统,提高企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得到不断提升,达到37%。在生活节水方面,加快实施供水管网改造,2021年完成城镇公共管网7.57公里建设任务,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5%以内。

多途开源,引足用好域外水。多用尽用长江水,提高引江水消纳量,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消纳引江水1.58亿立方米,占年度任务的85.31%。坚持有水必引,增加引黄引淀水利用量;2021年进一步抢抓国家向永定河、白洋淀等河湖生态补水时机,向大城县子牙河、文安县赵王新河及市域永定河引蓄生态水,持续优化改善廊坊中南部水生态环境,今年以来累计引黄引淀8299.4万立方米。大城县通过充分利用引调黄河水对子牙河、安庆屯干渠、广安干渠等干、支、毛渠周边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实施地表水源灌溉,累计灌溉面积9万亩,较2020年新增引黄水灌溉面积1.2万亩。文安县通过引淀蓄水新增灌溉面积2.1万亩。

统筹部署,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水源置换项目。为保障2021年年底前圆满完成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任务,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进、协调调度全市水源置换工作。截至9月底,安次区项目已于2020年底全部完工通水并投入使用,惠及人口23.85万;广阳区、固安县、永清县、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已全部开工,正在加速建设。

协调联动,优化经济结构调整。立足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深入实施季节性休耕,永清县、大城县地下水超采区维持季节性休耕7万亩,最大限度利用雨水资源。推进工业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等一批技术含量高、耗水量小的高新技术产业,对钢铁、水泥、制酒等高耗水产业进行关停并转。

科学谋划,大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通过对主要河渠坑塘进行清淤疏浚,建设双向泵站、节制闸,连接支斗毛渠,打通道节、土埝,构建河渠坑塘互联互通的水网系统,确保地表水能够引得进、排得出、蓄得住、用得上。结合各地实际,科学制定河渠坑塘引蓄水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汛末有利时机,对市域内河渠坑塘水系水网进行引蓄水,全力满足农田灌溉用水需求,进一步提高地表水利用效率。

精准施策,严格管控地下水开采。通过采取严格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严格地下水“双控”监管、加强取水井电子标识认证和台账管理、加强水行政规范执法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严格督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一方面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另一方面,强化专项工作督导检查。同时,集中攻坚督办关键节点,针对个别工作推进过程中进度相对较慢的情况,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为主导、相关部门参与,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约谈,提出明确的倒排时限、目标要求、整改意见,促进工作有序推进。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