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动态
香河:“四大工程” 奏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强音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浪潮中,香河县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以产业协同为核心驱动力,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全力打造与北京市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书写区域协同发展的壮丽篇章。
厚植发展根基 构建产业新格局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香河机器人小镇的河北百纳信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幅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全自动贴装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块块电路板按照电脑程序设定进行组装。目前,该公司已相继研发生产智能温湿度记录仪、高尔夫私人卫星等多款产品,填补了国内乃至国际同类产品的市场空白。
“除在北京保留部分研发团队外,公司将大部分试制、工艺验证和研发部门搬到香河,发展势头一年比一年好,去年销售额达1792.6万元。”该公司总经理陈飞说,企业生产所需的定制线缆线束、外壳等配件,能在机器人小镇或者香河县域内实现本地采购,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香河县深刻认识到产业协同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全力与北京市通州区协同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共同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初步形成“七大产业集群+19个细分产业链”。香河机器人小镇先后吸引入驻大正华嘉、ATI等机器人行业品牌企业和海利天梦、中能兴盛、晶创铭盛等高端制造、电子信息业内知名企业150余家,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加强协同协作,推动产业重构。去年以来,香河县围绕推进与通州区产业协同协作、错位发展,积极探索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新路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智慧家居、文旅康养等主导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
去年,香河县智慧家居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实现营业收入266.6亿元,同比增长7.8%;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速聚集,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6.05亿元,同比增长59.2%;33个项目实施技改升级,技改投资增速达574%。这些数据背后,是香河县从承接疏解中汲取新优势、在优化分工中集聚新动能的生动实践。
深化合作对接 擘画发展新蓝图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香河县创新突破、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今年,香河县以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增动能,着力打通瓶颈、破除障碍,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合作对接,纵深推进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围绕加强产业协同协作,香河县全面唱响“全员抓招商、全力强实体、全面优结构、创新突破上项目”主旋律,大力实施“四大工程”,持续深耕实体经济,提高投资效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施招商引资提质工程,是香河县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的重要举措。该县将强化与通州区协调联动,充分发挥两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互补性,联手办好项目推介会、招商引资等活动。围绕京津冀共建的“六链五群”图谱和通北示范区“7个产业链”图谱招商引资,精准定位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促进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用好产业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紧盯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优质项目资源。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香河县实施项目建设提速工程,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搭建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大力扶持优质企业上市,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优化用地审批程序,实现“拿地即开工”。紧盯落地投产这一关键环节,推动汇文节能半导体控温设备、胜驰智能门窗等项目开工建设,尔泓科技、星耀钨钼等项目建成投产,让项目早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园区承载力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香河县实施园区平台提级工程,启动环保产业园道路改造提升等工程,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探索“管委会+平台公司+基金”模式,优化香河经开区机构设置,有序向园区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完成香河经开区扩区调区,加快淑阳工业园提质升级,鼓励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产业升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香河县实施产业升级提效工程,联动香河家具城、国安第一城、北运河等资源做好“文旅+”文章,推动京津优质康养资源向香河延伸布局,促进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健全“香居”品牌准入机制和质量体系,加快家具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推动家具出海、品牌出国,提升香河家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做强机器人小镇平台,加快培育电子信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壮大先进制造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以“科技引领+协同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香河县将借势京津创新资源,支持企业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加强产学研协作对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创新成果加快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加快构建“通州总部研发、香河生产转化”产业协作新路径,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积蓄向上突围的动力,向着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