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廊坊:提质升级 释放文化产业集群效应
“简洁款式求细腻,复杂款式求张扬。”近日,在永清县别古庄镇核雕文化园,北京游客王栓柱被推陈出新的核雕技艺吸引,当即选购10多件新品。
永清核雕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是我国规模最大、传承最广的核雕流派,永清有“中国核雕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永清县重点打造中国核雕文化特色小镇,依托核雕展馆、核雕大集等开通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承办全国核雕大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核雕创作、生产、销售基地,年产值60亿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科学布局,引入聚集上下游资源,我市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效能型、专业化、集群式转型升级,红木文化产业、核雕文化产业、金属工艺产业、宫廷技艺产业等区域产业集群形成。
紧盯京津文旅和消费市场,我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汇聚资金、技术、人才的载体。2021年以来,全市建成重点文化产业项目20个,总投资达137亿元,促使一批项目“串珠成链”,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在空间维度上,我市构建“三带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环首都文化产业带重点发展数字科技、影视制作等新兴业态,中部文化产业带聚焦印刷包装、文艺创作等传统优势领域,南部文化产业带则依托乐器制造、红木产业和文旅资源,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每周二,位于大城县的中国红木城内热闹异常。如期开市的红木大集,摊位逾4000个,高峰时全天客流量超7万人次。天津游客陈静一大早就驱车来“赶集”。“专门过来挑选些手串,作为礼物送给亲戚和朋友。”拿着刚刚选购的红木手串,陈静高兴地说。
在推动红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城县不断深挖红木文化内涵,依托“一城一区一道”,加快培育业态多元的文旅消费新场景。目前,中国红木城被评为河北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已成为京津冀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永清聚集1500余家核雕企业和工作室,是北方规模领先的核雕生产基地;大厂已成为全国规模领先的景泰蓝生产基地,并荣获“中国景泰蓝之乡”称号……提品质、树品牌,廊坊已形成红木文化、核雕文化、金属工艺、宫廷技艺等产业集聚集群的发展格局。
产业园区(基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廊坊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为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