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区县动态

区县动态

安次区:协同之“花”结硕果

2025年08月06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张欢 字体:  

轴瓦涂油、安放活塞、气密检测……在位于安次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瑞立美联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智能组装车间,机器人、机械手臂和工人娴熟配合,仅1分钟时间,一台车用空压机成品便组装完成。这批空压机经检测合格出厂后,将很快出现在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我们是北汽福田的二级配套供应商。”该公司总经理何建军说。

当下,安次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共造“一辆车”上不断发力。不久前,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启动建设,作为三地产业协同重大工程,生态港在北京顺义、天津武清和河北廊坊各建设一个园区,力争在3至5年内形成千亿元产业规模。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廊坊作为连接北京和天津的重要枢纽城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安次区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红利,紧紧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把产业协同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积极构建与京津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

推动主导产业集聚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安次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络发达,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京津高速、京哈铁路等多条重要交通干线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便捷的辐射网络,为安次区与北京、天津乃至整个河北省的连接提供了坚实保障。

安次区拥有丰富的产业基础和较为完善的城市功能布局。工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了较为多元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物流等领域,逐渐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安次区通过与北京的产业联动,积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引进多家北京知名企业设立分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了高效的产业生态。

近日,在位于安次区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摩科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对小型移动CT机进行成品检验。

“它将CT扫描仪的服务方式从‘以仪器为中心’转变成‘以人为中心’。”摩科特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质量部经理许家林介绍,公司自主创新发明了六大核心部件与技术,其中精密机械导轨和双排螺旋减振器,解决了移动CT精准控制扫描和消除振动干扰成像的关键技术难题。与此同时,该产品还采用了内外三层X射线防护技术。

近年来,安次区加快转型升级,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建设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协同发展“加速度”

夏日清晨,在津兴城际铁路安次站,一批批南来北往的“逐梦人”从这里坐高铁列车,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目的地。

一条条高铁、一班班列车,不是同城,又似同城。

“我们从廊坊去雄安见客户,以前得多次中转,现在点到点,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近日,记者在津兴城际铁路安次站见到了从事医疗器械行业的张先生,“我有时去国外出差,从安次站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不到一个小时,很省事儿!”

“我不会开车,以往要等孩儿爸公休才能开车回老家一趟,现在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半个多小时就能见到父母,太方便了!”老家在安次区码头镇的吴女士在天津创业多年,“父母渐渐苍老,津兴城际铁路运行后,终于能常回家看看啦!”

津兴城际铁路是继京津城际、京沪高铁、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后,又一条连通北京、天津的“高速走廊”,给沿线区域的“张先生们”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让“吴女士们”与亲友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

据介绍,津兴城际铁路设计时考虑到打通天津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间的快速联系通道、扩大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辐射范围的同时,一大重点便是改善沿线地区的交通条件,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多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持续提速,不断加速区域间的产业协同,点燃三地间的烟火气。

站在“轨道上的京津冀”节点安次站向周边望去,连片的土地空间开发正马不停蹄推进,更多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正加快启动实施。

围绕安次站这一交通枢纽,安次区“近水楼台”打造京津冀同城商务区,通过“站产城”一体化开发,推动“轨道协同”加速转向“产业协同”,奏响京津冀同城生产生活新乐章。三地高铁建设缩短了城市间的“时间距离”,促进区域人流往来和信息交换,降低物流成本,更带动了沿线地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形成了较强的“高铁经济效应”。

近年来,安次区以交通先行赋能产业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借势津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围绕京津冀三地共建的“六链五群”产业图谱,集中资源力量建设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加快打造区域合作、协同配套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持续推动京津冀“碳谷”产业基地建设,支持长盛科技、飞泽复材两大龙头企业发展,拓宽交通运载轻量化、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碳纤维下游制品领域,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生态圈。聚焦“物流愿景”,以实施“物流+”战略为牵引,以韵达北方总部基地、宝湾物流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动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提质增效。

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 打造一体化产业新格局

7月底,廊坊市行大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上卷、校平、精整、包装,不锈钢板生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生产车间大门口,一排排包装好的不锈钢板即将进行打包发运。

“这批货是发往北京的,那批货发往天津,下午都能送到客户手中。”廊坊市行大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玉平说话间,一辆“货拉拉”驶到了生产车间门口,验货、装车,出发前往目的地。

何玉平的公司所在的廊坊小红门不锈钢交易中心,是安次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志性工程。该中心总投资7.5835亿元,占地357.5亩,建筑面积140939平方米,主要生产销售高端不锈钢装饰制品、设备配套设施。项目旨在建设京津冀区域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不锈钢高端制品中心和创意设计资源的重要聚集地。目前,已入驻商户280余户,90%来自北京,其中加工企业150余户,经销企业130户。商户员工总人数近1800人,廊坊本市就业人员800人左右。产品90%发往京津冀区域,年交易额达3亿元以上。

2014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北京一批区域批发市场、工业企业等陆续外迁或转移到周边有条件的城市。“听说北京小红门不锈钢城要搬迁到廊坊时,我非常高兴。廊坊离北京近,不仅有区位优势,交通更是四通八达。”何玉平说。

2019年6月,廊坊小红门不锈钢交易中心项目基本完工,首批有序承接了北京小红门不锈钢城的部分商户,并迅速完成安家落户,何玉平的企业也在其中。“选址太重要了,从北京搬迁到廊坊之后,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给了我们很大帮助。正是有了这些强有力的支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和突破。”何玉平说,自2019年搬迁至廊坊后,公司年产值递增超过5%,客户稳定,辐射周边500公里,前景一片大好。

说话间,何玉平的手机微信消息不断:商议产品规格样式的、咨询产品价格的、下订单的……有新客户,也有老客户,80%是京津冀周边的。“公司经营最重要的就是盈利,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就成了最大的竞争优势。”何玉平说,他们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管理运营结合降低运输成本,所以大家的口碑相传吸引了京津冀周边很多客户。

“从交易中心出发,用不了10分钟就能到京台高速码头收费站,这是我们送货最常走的高速,方便又快捷。”何玉平举例说,不仅高速方便,走干线也快。有一次天津武清的客户着急用货,早晨下单,中午之前就把货送到了工地现场,客户非常满意,也就此认准了他。

借助于国家战略、政策红利和首都都市圈的辐射效应,如今,安次区加快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接下来,安次区将不断提高承接能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助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大成效迈进。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