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拧紧“安全阀”严守“关键点”我市全力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
明确各级各类责任人2529名,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派出工作组、专家组1117人次……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我市各级水利部门未雨绸缪,提前部署,拧紧“安全阀”,严守“关键点”,打好防汛“组合拳”,筑牢水旱灾害防御安全防线。
8月22日,记者从廊坊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全市共启动、调整洪水防御应急响应20次,成功应对海河“25·7”区域性大洪水,实现了“人员不伤亡、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
我市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从严从细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压实防汛责任链条。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明确各级各类责任人2529名,主汛期定期督促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熟悉情况,24小时在岗值守。组建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充实调整水利防汛专家队伍,为研判会商、科学调度提供技术保障。
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行洪期间加密水文站点监测频次,增设临时测站开展巡查巡测;派出业务骨干进驻上游水库和枢纽工程,及时获取工程调度、水位流量等信息;开展水情巡查与洪水水头追踪,掌握河道洪水演进过程;综合研判雨情、水情、工情、汛情信息,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启动、调整洪水防御应急响应。
快速精准查改隐患。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停、整改不止”要求,持续开展隐患排查,力求提早发现行洪隐患,做到即查即改、立行立改;运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全面排查阻水围埝、阻水漂浮物等防洪隐患,确保行洪安全。
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减灾效益,辖区内橡胶坝全部塌坝运行,提前关闭河道内自排闸,防止河水倒灌,开启水泵、移动排涝泵车等进行内涝强排;加强漫水桥管控,交通、公安等部门对重点路段实行临时管控,严防发生次生灾害。同时,加强与上游北京市、下游天津市联系对接以及水利部海委、省水利厅等上级部门汇报沟通,最大限度压减河道来水,增加泄洪通道,减轻我市河道行洪压力。
提前采取抢护措施。聚焦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预置人员、设备和物资,对行洪河道沿岸关键点位进行加高加固,及时封堵穿堤道口,落实专人看守,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查防守,确保防洪安全。
确保在建工程安全度汛。督促项目法人及参建单位落实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责任,紧盯东淀、永定河泛区、大清河、赵王新河等9个在建工程,常态化开展安全度汛隐患排查,加密巡查检查频次,预置备足人员物资设备,紧急疏挖106国道超洪桥段中亭河河道,清除106国道旧桥引道,保障河道行洪安全。
强化风险区域管控。提前果断组织泃河、潮白河、中亭河等受威胁区域,28个社区、26个村街约6.5万人进行转移避险,避免发生群死群伤事件。充分发挥河长制优势,将河长常态化巡河与防溺水工作紧密结合,加大巡河频次,及时劝阻和制止私自下河游泳、戏水等危险行为,坚决遏制溺水事故发生。加强涉河公园管理,落实专人看守,确保人员安全。
不断强化应急处置。加密工程巡查防守频次,对泃河、潮白河、中亭河等10条参与行洪的河道开展24小时拉网式、全覆盖巡查防守,出动13.58万人次,派出工作组、专家组1117人次,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险情14处,为抢险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当前,我市仍处于汛期。全市将进一步压实防汛政治责任,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锚定防御目标,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落实落细各项防御措施,善始善终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