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我市精准助残服务工程惠及万名残疾人
“有了这个坡道和扶手,我进进出出就安全方便了。感谢你们大热天的为我安装扶手,铺设坡道,感谢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的关心和帮助。”近日,文安县孙氏镇东艾子村村民程嘉慧一边在刚刚铺设好的坡道上练习行走,一边向文安县残联工作人员连连致谢。程嘉慧的“新装备”正是我市精准助残服务工程成效的缩影。
今年以来,按照全市统一安排部署,市残联牵头组织实施全市民生工程中的精准助残服务工程,通过入户走访、数据比对、个性化服务等方式,为上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就业培训、托养等多样化服务。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聚焦残疾人居家生活实际困难。我市各级残联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残疾人家庭,逐户摸排残疾类别与具体需求,按需施策,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提供精准改造服务。改造内容包括修建出入口坡道、安装卫生间扶手、进行地面防滑处理、厨房改造低位操作台等个性化项目,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2025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277户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有效解决了残疾人“出门难、如厕难、洗浴难、做饭难”等问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居家生活自主性、安全性和幸福感,让“有爱无碍”的生活梦想照进现实。
我市针对残疾人不同需求,推出居家托养、集中托养、辅具适配、法律援助等多元化服务,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儿童由于残疾状况的不同,对康复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特点。市残联充分发挥“保基本”作用,立足减轻残疾儿童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基本康复需求,重点确定了人工耳蜗植入、肢体矫治手术、辅具适配、康复训练等4类救助内容。截至7月底,已为879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保障了残疾儿童普遍享受到基本康复服务。
为确保助残服务落到实处,我市建立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形成“需求调查—服务实施—跟踪问效”的完整闭环。各级残联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已连续多年纳入全市精准助残民生工程。残疾人托养服务主要是为就业年龄段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托养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和居家托养服务。通过摸排走访,精准筛选出服务对象,按照“因人施策”原则,依据残疾类别、等级及个性化需求,依托专业服务机构提供托养服务,每月至少一次,上门为残疾人开展生活照料、康复训练、个人清洁、陪同就医等服务,显著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托养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进行不定时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指导服务机构不断改进服务举措、优化服务内容。对托养服务对象进行电话或者实地回访,了解服务满意度,听取残疾人及其家属意见建议,提升服务质量,为残疾人撑起幸福生活的“保护伞”。
据悉,2025年市残联计划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辅助器具适配、职业培训和就业、托养、助学、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评定补贴等服务12104人次以上。截至7月底,全市已为残疾人提供各类服务10452人次,完成总任务的86.35%。其中,残疾儿童救助完成879人,完成率76.57%;基本康复服务完成2909人,完成率83.21%;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完成3468人,完成率88.92%;残疾人就业培训完成1901人,完成率98.65%;托养服务完成1018人,完成率62.85%;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户数277户,完成率130.05%。
精准助残服务工程正通过一项项务实举措,一次次温暖服务,转化为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未来,我市将持续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优化服务模式,拓展覆盖范围,让精准助残的暖流浸润更多残疾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