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开创廊坊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共廊坊市委党校 李荣
廊坊,处京津雄“黄金三角”之心,拥半小时通勤之便,享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之天时地利。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命题前,廊坊正在强内功、建新功,打造近悦远来的文旅营商环境,开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瞄准“近悦”与“远来”有机结合的文旅发展新目标
从文旅营商环境的角度看,“近悦”着眼于本地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远来”则将目标瞄准针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和认可度。而要达到近悦远来的目标,则需要做足内功,让本地居民对文旅营商环境满意并从中受益,才能吸引并赢得外地游客的青睐与口碑,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打造近悦远来的文旅营商环境,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居民为根基、以游客为中心、以可持续为目标。多方协同发力,持续优化政策供给与服务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企业深耕产品研发与品质提升,打造核心竞争力;鼓励居民共建共享,涵养热情友善的本土文化;聚焦游客需求与体验升级,营造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统筹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筑牢长远发展的根基。通过各方同心同向、久久为功,近悦远来的目标定会成为生动现实。
■廊坊打造近悦远来文旅营商环境的实践基础
廊坊有近邻京津区位之便利,享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红利,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交融。基础设施逐年完善,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服务环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逐年改善。
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
廊坊地处京津雄“黄金大三角”核心腹地,一小时车程内,可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三大航空枢纽,300公里范围内有天津港、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四大港口。近几年,廊坊相继建成津兴铁路、怀兴城际铁路等相关路段,以及京台高速、密涿高速等高速公路相关路段,极大提升了外地游客的可达性和本地文旅项目的吸引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支撑
廊坊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阵地,承接了大量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特别是在文化、教育、养老、医疗、会展等领域,不断为文旅产业带来高端要素和客群。位于永清经开区的京联集团就是一家北京外溢企业,目前,该集团正锚定“图书+文旅”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以图书为主题的全产业链基地。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廊坊市与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也建立了紧密的区域文旅合作机制,在资源共享、线路共推、市场共拓、标准共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提升了区域间的整体吸引力。
丰富多元的文旅资源
受独特区位影响,燕赵文化、京畿文化等在廊坊交融。兼具江南水韵与北方古建筑风貌的胜芳古镇诉说着千年风云;世界遗产大运河似灵动丝带在碧波流转间蜿蜒不息;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是一个呈现多元艺术元素的绚丽舞台,绘就“戏剧+非遗+文旅”的诗意共生画卷。“沿着大运河去旅行”“跟着主题乐园去旅行”等“5”条京津廊联动旅游线路巧妙串联廊坊与北京、天津、雄安等地的多元体验元素,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戏剧walk”·艺术游、“市井烟火”· 美食游、“燕京造办”·非遗游、“旅居康养”·康养游等“8”条廊坊全域旅游线路,引领游客领略廊坊艺术、美食、非遗、运河、影视、运动、康养等多个领域的特色;文安鲁能生态旅游度假区等“9”个城市微度假目的地,巧妙融合文化、商业、体育、健康、养老等元素,精心为游客打造一站式微度假慢生活体验。
持续优化的政策与服务环境
近年来,廊坊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围绕建设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先行区、打造京津游客周末休闲度假首选目的地的目标,在文旅产业发展上多点发力,实现诸多新突破。
廊坊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廊坊民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转变,为廊坊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力支撑;持续建设提升高品质旅游风景道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市文旅部门建立重点项目包联机制,对文旅项目进行督导协调和指导帮扶,市、县两级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对新业态龙头项目重点支持,加速打造以戏剧文化为核心特色的康养文旅目的地;加大文旅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组织域内代表性文旅企业走出去,参加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重要展赛活动,为域内外的文旅企业搭建起交流合作平台。
■优化“硬环境”与“软服务”有机结合的文旅营商环境
廊坊有着“开放、包容、宜居、宜业”的人文基础,如果能够做足内功,以硬环境为基底,以软服务为支撑,通过政策协同、数字赋能与区域联动,形成“设施完善—服务高效—产业创新”的良性循环,必能实现文旅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
硬环境提质
廊坊可通过夯实硬环境,进一步打造舒适、便捷、智能的文旅基底。首先要优化交通网络的无缝衔接,推动京津冀交通卡在文旅交通场景的互通互认。其次要提升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升级,在景区、酒店、文旅街区等部位实现智能设备全覆盖。如规范旅游标识系统,整治“脏乱差”区域,保持环境整洁有序;结合温泉、影视、乡村、非遗等特色,打造差异化、主题化的文旅消费集聚区。
软服务增效
在优化文旅营商环境中,廊坊可将重点放在精进软服务上,营造暖心、高效、有文化的服务生态。要深化文旅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一网通办”与极简审批作为最低标准,建立高效透明的审批流程。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对重点支持的小微文旅企业、新业态、特色项目等实施更为精准的扶持政策。加强针对文旅产业从业人员的系统化培训,创新激励机制,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监管与信用体系。
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新品牌营销策略。以讲好“廊坊故事”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梳理运河文化、风筝文化、温泉文化、非遗文化、戏剧文化、乡村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打造特色IP与品牌活动,突出廊坊休闲度假、康养旅居优势,针对京津及周边主要客源市场进行精准营销。要注重细节服务,智慧设施的操作界面和指引要清晰,公共设施的维护要及时。
协同创新
提升文旅行业服务效能,廊坊可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同联动机制,成立由市政府牵头,多部门参与的“文旅营商环境优化专班”,建立以体验为导向的协同机制,以游客和经营者的全流程体验为核心,打破部门壁垒,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推行“文旅体验官”制度,在普通游客、商务游客、亲子家庭、残障人士、行业专家等人群中招募体验官,从“硬环境”到“软服务”进行全链条评估,听取真实反馈和改进建议。要积极融入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大局,与周边地区开展协同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文旅线路和产品。在交通互联、线路共推、市场互育、政策互惠、执法联动、信用互认等方面争取新突破,共享区域文旅大市场红利。
总之,廊坊优化文旅营商环境,必须摒弃“重硬轻软”或“软硬割裂”的思维,让坚实的硬环境成为承载优质服务的可靠平台,让温暖智慧的软服务成为激活硬环境价值的灵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文化浸润和精细化管理,最终实现“硬环境舒心便利,软服务温暖贴心”,从而显著提升廊坊文旅产业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廊坊真正成为京津及周边游客青睐的休闲度假首选目的地和文旅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