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多维破瓶颈 筑牢资源底盘 赋能全市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锚定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切实履行“两个统一行使”职责,以改革为引领、以服务为抓手,在深化改革、保障需求、优化服务三大领域精准发力,破解资源要素制约,为项目建设提速、经济大盘稳固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深化改革破局,激活发展“新动能”
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市自规局持续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政策创新释放规划土地保障效能,为市场注入发展“活水”。
在降低用地成本方面,该局主动顺应土地市场变化,高质量完成市本级基准地价更新工作。此次更新中,市本级商服、住宅、工业、公共服务用地价格均有显著降幅,有效减轻企业用地负担,激发投资活力。
在盘活存量资源上,市自规局借力国家改革试点机遇,密集出台低效用地再开发、低效商业办公项目调整等创新政策,打通存量土地盘活路径。截至目前,已成功盘活多个低效项目,涉及大量土地面积与存量资产;全市第二批低效用地再开发示范项目正稳步推进,其中龙河中心“商改住”项目已上报自然资源部,有望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为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构建发展新模式,该局印发《支持新建住宅规划设计品质提升的若干措施(试行)》,引导房企提升产品设计与建设品质。目前,“梦廊坊·艺术小镇”“青美·未来公社”两个重点住宅项目规划已顺利审批落地,进一步满足群众对改善型住房的需求。
聚焦项目需求,打好保障“组合拳”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市自规局始终将重大项目用地保障作为核心任务,多维度发力确保项目“有地可用”。
在用地指标争取上,该局主动对接国家、省相关部门,全力跑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今年已报送多个国家、省政府重大项目申请指标,部分项目已成功获批;同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申请相应调剂指标,为项目落地扫清指标障碍。
在资源统筹分配上,市自规局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联合发改、商务等部门开展项目联合会审,加大市级指标统筹力度,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已安排使用新增计划指标覆盖上百个项目,重点保障商贸物流、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项目,省重点项目实现“应保尽保”。
针对专项领域项目,该局聚焦“深耕北京、借势机场、联动雄安”发展战略,以及增发国债、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需求,成立工作专班全程跟踪服务。截至目前,已组卷上报多个用地项目,获批建设用地规模大,新增用地增发国债项目全部获批;累计供应大量国有建设用地,有力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交通项目用地需求。
优化服务举措,当好企业“店小二”
秉持“企业有所盼,我们有所为”的服务理念,市自规局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通过一系列“减环节、压时限、提效能”的举措,加快推动项目落地投产。
在“标准地”改革推进中,该局坚持“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原则,在省级以上园区全面推行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今年以来,全市已供应多宗“标准地”,让企业实现“拿地即开工”,大幅缩短项目建设周期。
在审批流程优化上,稳步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高效完成多个基础工程选址选线及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审批,保障项目开工;同时并行推进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审批和定位图审查,审批时限大幅缩短,效率提升近40%。
“交地即交证”改革也取得显著成效。市自规局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将审核手续前移,目前全市所有县(市、区)均具备“交地即交证”办理条件,已为上百个项目办理相关手续,有效减少企业等待时间。
此外,针对历史遗留问题,该局积极响应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要求,主动协调属地政府,成功解决中国地质调查局指挥中心永清基地用地手续问题,在全国率先完成办证,相关做法得到自然资源部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获评“值得表扬的解决问题范例”。
下一步,市自规局将继续围绕全市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优化服务保障,不断夯实资源要素支撑,为全市经济社会稳中求进、行稳致远贡献更多自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