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廊坊发展文旅康养产业 打响“京畿福地·康养廊坊”品牌路径研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健康中国战略叠加的大背景下,文旅康养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的新动力源。廊坊素有“京津走廊明珠”之称,把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实力,创建“京畿福地·康养廊坊”专属品牌,将会为廊坊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资源禀赋分析
●自然生态资源
霸州温泉含多种矿物质,是开发高端康养度假区的天然佳地;文安洼、大围河湿地生态完备,可联合发展森林康养、湿地疗愈业态,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定位带动全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为文旅康养产业夯实生态基础,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历史文化资源
霸州胜芳古镇延续水旱码头文化,留存文昌阁、戏楼及清代民居建筑群;永清宋辽古战道有“地下长城”之称,适合打造沉浸式历史文化体验;京东大鼓、固安柳编等民俗文化为文旅产业增添独特文化印记,助力构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产业生态。
●医疗康养资源
燕达国际健康城打造“医养康护”一体化模式,每年服务京津康养人士超10万人次,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深化合作,促进“康养+医疗”深度融合。
●特色农业资源
廊坊作为京津“菜篮子”重要基地,拥有万亩梨园、葡萄采摘园等生态农业园区。固安“花田林海”、永清“生态休闲农业园” 渐成规模,形成“农业观光+康养体验”模式。胜芳藕粉、三河小熏鸡等地理标志产品,可以被开发为食疗养生套餐与特色伴手礼。“农业+康养”模式融合田园风光、农事体验与健康养生,拓宽产业增值路径,实现乡村振兴与康养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现状审视
●市场规模与结构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高端产品不够丰富。传统景区二次消费不够,人均消费尚处低位。康养机构以基础生活照料为主,高端医疗康养项目比例有待提高。客源结构中,京津地区一日游游客占比超六成,游客重游意愿还不够高,需通过改革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深度体验项目。
●政策环境分析
政策支持体系完备,但落地还不够扎实。跨部门间信息共享与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土地审批流程还有缩短空间。金融扶持多元化渠道需要进一步开发,构建国家顶层设计、省级专项政策、地方执行细则三级体系,以便更好地强化政策协同效应。
●基础设施瓶颈
交通网络骨架成型但末梢不畅,景区与交通枢纽间摆渡车辆不足。智慧化建设需加大力度,4A级以上景区智能导览、电子票务系统普及率还不够高。康养机构电子病历、远程诊疗系统应用覆盖率还有提升空间。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还不够高,护理技能培训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服务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与老龄化社会需求还有距离。
●区域竞争格局
与北京相比,廊坊医疗资源能级有差距;与天津相比,廊坊文旅IP的市场影响力存在短板。因此,廊坊应借助“京畿文化展现的独特性、区位通勤呈现的便利性”,精确锚定“京津康养生活圈”核心节点的功能定位,在细分市场培育无可替代的产业亮点。
品牌构建路径
●品牌定位与空间布局
以“京畿福地・康养廊坊”为核心理念,瞄准“京津一小时康养生活圈”客群,构建文化体验、生态康养、医疗服务三位一体体系,凸显“京畿”地缘特色,强化近京津、原生态、慢生活标签,打造文化感知、健康管理、休闲度假融合的康养目的地,。
●文化内涵挖掘
梳理胜芳古镇、宋辽古战道等物质文化遗产,提取核心元素,开发实景演出、文化民宿;活化第什里风筝、京东大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非遗工坊+康养体验”场景,创新表达形式,增强品牌文化叙事感染力。
●数字化营销体系
通过大数据剖析京津客群消费喜好,构建年龄、消费力、健康需求三维画像。打造“廊坊康养通”智慧平台,实现服务全流程贯通。搭建虚拟康养体验馆,供用户线上预览民宿、体验温泉项目,助其快速决定。线下联合京津旅行社创办“康养体验中心”,举办“京畿康养文化周”,以沉浸式场景营销强化品牌印象。构建动态评估体系,优化营销资源配置。
●产业融合模式
在条件较好康养机构引入“名医工作室”,推出“中医理疗+文化研学”特色套餐。依托固安田园综合体,开展有机食材定制种植,探索药食同源菜品开发。联合京津高校建设康养大数据中心,研发智能健康监测设备,融入景区与酒店,打造“科技+康养”新体验。同时,构建产业融合标准体系,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产业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复合生态转变。
保障机制构建
●政策支持体系
出台廊坊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措施或指导意见,对达标企业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房产税减免优惠,设立产业创新基金,重点支持数字化营销与产业融合项目。建立政策动态评估机制,依产业发展需求灵活调整政策,贯通“医保——康养”支付渠道,强化规划导向,划定康养产业发展预留区域,保障项目落地空间。
●人才培育机制
和京津相关高校合办“康养管理”定向班,每年培养200多名专业人才。打造市级康养人才实训基地,每年组织职业技能竞赛,推动从业人员能力提升。推出“京畿康养人才计划”,构建人才激励体系。
●质量监管框架
制定廊坊文旅康养服务质量规范等制度文件,细化住宿、餐饮、医疗服务标准,督促企业提升服务水平。搭建智慧监管平台,对康养机构实施分级管理,实时公开检查结果。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与京津签订协同监管协议,共同整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行为,实现“接诉——调查——反馈”24小时闭环处理,维护产业品牌形象。
●区域协同机制
和京津共建“京津康养项目库”,与北京联合推出“京畿康养一卡通”,打通医保结算、康养资源预约跨区域服务,与天津滨海新区协作开发“温泉+医美”联动产品,共享客源及营销资源。成立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共同申报国家级康养产业创新示范区。举办“京津冀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发布《京畿康养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
结语
廊坊围绕“京畿福地・康养廊坊”品牌,整合自然、文化、医疗资源,突破基础设施与区域竞争难题,深挖文化内涵,用大数据精准营销,推动产业融合。构建政策、人才、监管协同保障体系,完善优惠政策,培育专业人才,强化服务监管,助力廊坊融入京津冀康养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