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河北炊庄高腔戏百场公益演出落幕 三百年非遗焕发时代活力
近日,河北省濒危剧种“炊庄高腔戏”公益演出在廊坊九天休闲谷精彩上演,为持续一个多月的百场公益演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文化惠民活动让这一拥有300多年历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走进千家万户。
演出尚未开始,现场已人头攒动。铿锵的锣鼓声吸引游客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共同期待这场戏曲盛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书芝的带领下,演出团队为现场观众献上经典剧目《下河东》。
台上,演员们身着经典戏服,头戴精致头饰,一招一式尽显扎实功底。高亢激昂的唱腔在景区上空回荡,韵味十足的表演让戏迷们沉醉其中。台下,观众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热烈。这场演出不仅展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更唤起了市民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炊庄高腔戏起源于清代,发源于广阳区九州镇炊庄村,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该剧种完整保留了高腔的原始唱法,尤其以“火彩”“血彩”等独特表演技法和丰富的历史袍带戏剧目著称,被戏曲界专家誉为“中国古老戏剧文化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推动传统戏曲在民间普及,9月下旬,我市启动“2025年濒危剧种‘炊庄高腔戏’公益演出”活动。演出相继走进农村、社区、校园、景区,将文化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让更多群众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次百场公益演出活动让广大群众领略了高腔戏的艺术魅力,促进了这一濒危剧种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上一篇:固安:“走访解促”精准发力 破解企业“急难愁盼”[ 11-13 ]
下一篇:“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好人进校园”活动走进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1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