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前三季度我市外贸进出口稳中有升
外贸进出口总值442.8亿元人民币,居全省第四位
近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5年前三季度廊坊市外贸进出口和海关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市外贸总体规模取得新突破,进出口稳中有升,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发展潜力。廊坊海关通过优化监管、强化服务等系列举措,为外贸“质升量稳”注入关键动能。
据通报,前三季度,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44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居全省第四位。增速居全省第五,实现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其中,出口238.5亿元,增长17.2%;进口204.3亿元,下降7.6%。9月当月进出口95.7亿元,增长155.1%,其中,出口43.2亿元,增长139.5%;进口52.5亿元,增长169.5%。
前三季度外贸亮点纷呈,展现出多重鲜明特征。
农产品进口占比超六成。农产品进口126.7亿元,增长16.5%,占进口总值的62%。大豆进口98亿元,增长8.2%;水产品进口11.7亿元,增长62%;牛肉进口7.1亿元,增长5.4倍;文化产品进口6.4亿元,增长62.1%。
机电产品出口居首。机电产品出口82.4亿元。手机出口8亿元,增长888.3倍;家具及其零件出口54.8亿元,增长3.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6亿元,增长44.8%;钢材出口6.9亿元,增长44.8%。
民营企业进出口居首,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速较快。民营企业进出口342.7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77.4%,增长0.5%;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9.5亿元,增长17%;国有企业进出口20.7亿元,增长33.4%。
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超八成,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较快。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368.4亿元,增长19.9%,占进出口总值的83.2%;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37.3亿元,增长54.5%。
巴西、欧盟、东盟为前三大贸易伙伴。对巴西进出口81.1亿元,增长0.3%;对欧盟进出口71.1亿元,增长8.6%;对东盟进出口70.2亿元,增长1.6%;对美国进出口49亿元,增长17.5%;对日本进出口19.6亿元,增长68.4%;对墨西哥进出口11.8亿元,增长92.4%;对厄瓜多尔进出口11.8亿元,增长66.5%。
为推动外贸稳规模、强韧性,今年以来,廊坊海关从监管、服务、协同和政策四个方面发力,打出一套助企纾困“组合拳”。
监管措施更为便利。廊坊海关坚持为外贸发展“减负增效”。面对出口家具批次多、时效要求高等特点,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推动监管模式转型升级。全面推行“云签发+远程视频查检”改革,实现低风险出口家具电子底账“秒级”放行。创新出口家具远程视频查检模式,通过“远程作业”替代“实地查验”,实现“零距离、零等待、零延时”作业,最快当日申请当日查检。该模式已在180余家出口家具企业全面铺开,查检作业时间压缩80%以上,大幅降低企业时间成本。
惠企服务更加多元。廊坊海关持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全面实行企业备案全网办服务,加强与市场监管、商务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与执法互助,确保“多证合一”改革取得实效。前三季度,我市新增海关备案企业1491家,与去年同期持平;累计备案企业达8631家,经营主体规模稳步扩大,发展韧性持续增强。聚焦重点外贸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开展AEO“一对一”辅导和培育工作,加强高级认证企业便利措施落实,助力更多优质企业享受通关便利。目前,我市已有12家AEO企业。
区域协同更为密切。廊坊海关持续加强与北京大兴机场海关、北京海关企管处、联合管委会的联系对接,共同商讨推进京冀海关协同监管、“双综保区”(廊坊综保区与北京大兴机场综保区)联动发展,推动常态化开展跨直属关区保税展示交易,探索“保税+中欧班列”等合作项目。优化京津冀区域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通过“京津口岸外观查验+河北目的地综合处置”的联动模式,有效解决关键材料快速查检通关难题。
政策供给更加直达。助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围绕服务支持辖区新型显示企业进口货物快速通关,助力破解“卡脖子”瓶颈,廊坊海关优化助企服务流程,设立专人对接,实施一小时免表审批机制;落实智慧海关要求,结合“一表多用”政策,通过上门指导、集中宣讲、推送优惠政策包等措施,加速企业政策享惠进程。前三季度,累计为新型显示生产企业减免税款1097.65万元,同比增长超1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