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

广阳区引AI入课堂“把脉”教学提质升级

2025年11月14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王满凤 通讯员 王峻峰 字体:  

图为市第六小学老师通过AI课堂分析系统,为学生们上创意语文课。 本报通讯员 刘洁晶 本报记者 王满凤 摄

“下课后几分钟,就能拿到课堂的‘体检报告’,哪个环节学生参与度低、问题设计是否合理,数据一目了然。”近日,市第九小学的教师秦榛正对着刚生成的“课堂智能反馈报告”分析教学细节。

这是广阳区引入AI课堂分析系统后,教师日常教学的新场景。在课堂上,AI系统实时捕捉师生互动瞬间,老师讲课时的每一次提问、学生举手回答的每一个瞬间,甚至是哪些同学在互动环节参与较少,都能被实时捕捉记录。下课后,系统自动生成“课堂智能反馈报告”,从课程总览、学生学习状态到教师教学环节,详细呈现课堂关键信息。

“每节课后我们都会通过‘课堂智能反馈报告’对比数据,精准发现课堂存在的问题,快速锁定下节课的优化方向。”秦榛说,依托数据分析调整教学设计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这份报告不仅呈现课堂现状,更给出精准改进方向。以市第三中学教师苗雪艳的课堂为例,报告明确建议“依据预习数据动态调整教学重点、按学生能力分层设计课后任务”,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学生抬头率、学生应答时间、学生行为分布等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反应速度。”苗雪艳说,通过对比一段时间的数据,她发现课堂中部分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滞后,随后调整教学节奏,学生知识吸收效率显著提升。

而这背后,是AI系统的三大核心功能在发力:行为捕捉,系统可实时记录教师授课时长、师生互动频率、学生参与度、教师有效提问等数据,生成课堂行为画像;问题预警,针对教师“一言堂”、学生互动不足等问题,实时推送改进建议;成效追踪,对比不同班级、不同教师的课堂数据,分析教学策略有效性,形成“数据诊断—策略优化—效果反馈”的闭环。

AI课堂分析系统的落地,是广阳区推动教育提质的重要举措。今年,广阳区利用3个月时间,深入调研、多方研讨,制定《廊坊市广阳区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工作实施意见》,形成“一年有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树品牌”的阶段性发展规划。

同时,广阳区发布7个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落实路径。其中《创新教研模式加快质量提升实施方案》中,提出构建“1(区级教研室)+4(片区联盟)+N(学科共同体)”教研体系,开发“教研云”平台;组建中考研究团队,深研近5年命题趋势;每年推广20个优质教学资源包,通过AI课堂分析系统助力高效课堂建设。

“‘AI课堂分析系统’是我们推动课堂从‘经验型’向‘数据型’升级的关键举措。”广阳区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负责人董丽媛介绍,广阳区已完成系统需求调研与方案设计,2025年8月至2026年12月将完成“教研云”平台搭建。目前,“教研云”在4个教育集团核心学校配备83套并投入使用,2027年1月起逐步在全区推广,届时将结合系统数据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让课堂提质更精准、更高效。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