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本市动态

本市动态

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保驾护航

2019年05月15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隋炳晖 字体:  

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上午,我市在市区时代广场举行“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活动,通过普及防灾减灾和避险互救知识,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综合防灾减灾水平。近日,市长陈平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出动员令,号召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思想站位、发展站位 、工作站位,全面提升我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保好驾、护好航。

深刻认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大意义,确保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心系人民群众,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价值取向,在不同场合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或作出重要指示。廊坊地处京畿要地,是全省拱卫首都政治护城河的“前沿阵地”。对廊坊来说,持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必须完成的政治责任,确保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不断取得扎实成效,是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的重要保障。全市上下要把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树牢“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到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坚持预防为主,立足廊坊市情,切实抓好人、财、物基础保障,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工作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我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全面提升我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做好防范是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用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上相当贴切。充足的救援物资储备、先进的救援技术装备,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保障。科学管用的应急预案、全方位实战化的演练,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必要条件。要确保物资装备充足、有序、补充及时、管理科学,确保在第一时间发挥最大效应。同时要不断提升装备的机械化、电子化、信息化水平,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助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要通过充分预见、反复论证、科学评估,形成科学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同时因地制宜开展演练活动,确保应急预案经得起实践检验,牢牢掌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主动权。

全面提升我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治理是关键。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完善的应急工作机制,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保证。应急救援队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们是风险中的“逆行者”,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要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情怀,严于律己,练就过硬本领,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政治责任、为民情怀、能力水平的直接检验。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24小时在岗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到达灾情险情现场,掌握底数、核实原因、指挥处置,真正发挥“头雁效应”。

全面提升我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大到国家的防灾减灾救灾法律法规建设,小到每个个体的防灾知识普及。需要全民参战,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坚决打赢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教育,重点开展生命通道安全专项宣传教育和整治,引导全社会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面对自然灾害及重大事故,人类并非无能为力。个人要发挥主体作用,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确保灾情险情发生时,生命财产少受损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从强调提高应急救援现代化水平,到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的理念;从不断增强基层自救互救能力,到让防灾减灾成为一种思维习惯,与灾害斗争的每一次进步,围绕的都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得到更多来自大自然的回馈。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