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本市动态

本市动态

廊坊培育创新主体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2019年08月03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王洋洋 字体:  

今年上半年,全市净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74家,居全省第二位,总数达到7244家

走进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偌大的生产车间仅有几名技术工人在监控着整个生产流程。作为我国首条支持全柔性显示技术的AMOLED模组生产线,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技术性能位居世界前列,有望成为继高铁、核电之后“中国智造”的又一张新名片。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仅三年,已申请知识产权1469件,其中发明专利1046件,有望助推我国在新型显示产业领域的“弯道超车”。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目标,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着力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政策及服务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资源和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向高新化、高端化发展,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廊坊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今年上半年,全市净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74家,居全省第二位,总数达到7244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509家,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市科技局高新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我市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到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7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8000家。

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生产光纤预制棒用衬管和套管的企业;新奥科技致力于从低碳能源到无碳能源的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布局小型聚变、深层地热、高效储能、二维材料等新技术,引领能源需供方式从低碳向无碳转变,累计申请专利16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990项;有研光电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红外锗单晶生产线,产品尺寸规格、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球领先水平;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系列融入70多项专利技术,为全球千家知名企业长期配套……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廊坊已然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雁阵”。

“雁阵”模式的形成得益于我市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的“阳光雨露”。201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创新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的决定》“1+4+N”科技创新政策,今年又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等科技创新政策,涉及20个方面200余项政策措施,辑印成《廊坊市科技创新政策摘编》,通过微信、电视、报纸、“众创讲坛”等方式宣讲、解读,力争使众多企业和创新创业者知晓政策、读懂政策、享受政策。

今年,市财政预算安排科技资金1.8亿元,90%用于支持企业及创新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给予20万元奖补,对再次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奖补(市级、县级分别负担50%),整体迁入的高新技术企业直接享受省市有关支持政策。对我市已列统的企业或科研机构,上年度研发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市级按研发投入的1%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8年前,经市科技局推荐,省科技厅批准,河北省煤基清洁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廊坊,这是我省第一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至今,该研究院先后投入2.19亿元,重点围绕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煤炭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技术及绿色煤化学品制备技术三个方向开展研究,取得132项技术成果,煤催化气化制天然气、超临界水处理市政污泥等多项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累计实现产值9亿元。

河北省煤基清洁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设立,正是我市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打造企业技术创新高端平台工作的一个成功例证。近年来,我市采取政府支持、企业主办、企校合办等多种形式,全力建设贯通创新链、衔接产业链的新型研发平台。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545家,其中省级以上33家。全市9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每年全市75%左右的专利申请来自研发平台,突破关键技术519项,转化技术成果4731项,通过技术创新年新增产值近600亿元,新增利税45亿元;集聚科技人员超过1万人。各类技术研发平台、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成为我市技术创新源头和产业创新高地。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