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规范性文件

规范性文件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9年05月27日 来源: 廊坊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作者: 字体: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完善我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支撑体系、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规范和指导我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便捷、实惠、安全的智慧医疗创新成果,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发〔2018〕182号)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着力提升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和便捷性,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支撑和推动健康中国、健康河北、健康廊坊、健康家庭建设,使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带来的实惠。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便民惠民。依托互联网等技术优势,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质量,突出健康医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进管理方式,提升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医疗需求。

——坚持包容审慎、安全有序。营造包容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政府主导、规划管控、开放兼容、多方参与、开放共享的局面。根据国家、省信息标准规范,着力完善信息标准和建设管理规范,建立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安全保护制度。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推动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注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推广应用,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应用、新模式。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完善“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稳定运行“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互联网+医疗保障”,逐步开展“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不断开发“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探索实行“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互联网+中医养生保健”等;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等领域信息系统融合发展,居民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卡;建成全市统一、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医药、医保和健康各相关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覆盖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全民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体系,群众获取医疗与健康信息服务更加便捷。

二、重点任务

(一)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1.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医疗机构可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允许注册或者备案的执业医师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允许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所有在线开具的诊断和处方须有医师电子签名并建立患者电子病历。到2020年,建设1家互联网医院,鼓励民营医院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互联网医院监管系统,接入所有互联网医院,实现统一监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2.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依托市健康平台,利用会诊会商系统和远程会诊平台,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市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不断延伸,逐步建立远程会诊、远程专科诊断、远程病例讨论、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教育、远程会议等功能完善、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在县域内积极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支持和鼓励专科联盟依托我市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建立远程专科诊断中心。探索中医远程医疗服务。到2020年,全市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鼓励社会机构、医疗机构探索以医学影像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提升远程医疗诊治精准性。(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

3.推进移动医疗应用。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实现为居民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完善移动健康门户建设,集成管理各医疗机构官方APP、微信公众号等移动应用,拓展现有业务,满足健康数据采集、内容发布、信息互动。继续推进镶嵌在有线电视机顶盒的公众健康门户建设,覆盖更多的老年用户人群。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医疗机构可以利用健康物联网设备、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开展移动护理、生命体征在线监测、家庭监测等服务。统筹规划推进市级专病慢病管理、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管理等平台的建设工作,将居民的既往和实时健康情况同步监管,对专病慢病患者和存在的健康隐患做到风险预估与持续健康专业管理。通过建设心脑绿色通道信息平台打通各级各专科医院急救绿色通道,做到实时动态病情交互和就近最佳医疗资源分配,实现域内最短最高效的医疗急救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按照全市卫生健康信息规划与设计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二)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

1.利用互联网提供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推进专病慢病管理系统建设,重点加强对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报告的审核、数据分析、质量控制等信息管理,精准做好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等工作。创新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监测与管理。在保障健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逐步面向全市居民和医疗卫生机构开放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服务,引导群众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推进电子健康档案规范使用。利用互联网新媒体、12320卫生计生热线系统、公众健康门户等,向公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流行预警和防治知识以及营养健康等公共卫生常识。(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2.指导医疗卫生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探索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流行病学因素、虫媒监测、人群流动、气候变化等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加强对重点传染病、慢性病等疾病的智能监测,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推进区域内的临床检验系统和影像系统标准化建设,支持医学检验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发展疾病预防、检验检测等医疗健康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三)优化“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综合监管系统,开展“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家庭医生在线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处方延伸等服务。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的技术指导,探索并形成线上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群众签约服务感受。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重点加强对已签约贫困人口中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与健康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四)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

基于互联网开展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提升药品供应保障和短缺药品的监测预警能力。依托国家和省招标采购平台,按照国家和省级招标采购部门工作安排和部署,做好互联网+药品及医用耗材保障工作。探索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鼓励推广“智慧药房”建设,实现处方系统与药房配药系统无缝对接,方便群众及时取药,探索基于互联网医疗信息平台提供中医药服务。探索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责任单位:市医疗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网信办)

(五)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

1.加快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与全市卫生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和数据共享。进一步优化支付流程,逐步拓展社会保障卡支付、居民健康卡支付、银行卡支付以及第三方支付的在线支付功能,探索实现多卡通用、脱卡就医,为患者提供多种在线支付方式和更加便利的服务。不断改善结算模式,在目前已实现医疗保险社保卡“一站式”结算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电子社保卡结算。大力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等规则嵌入医院信息系统,严格医疗行为和费用监管。继续扩大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逐步将更多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进一步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和“双创”人员跨区域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责任单位:市医疗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

2.制定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按照国家和省有关于互联网诊疗收费的规划部署,推进互联网诊疗服务按照河北省相关文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促进形成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积极研究推行电子医疗收费票据措施,确保群众能够便捷获取。开展网络支付业务要遵守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及网络支付相关规定,守住资金安全底线。(责任单位:市医疗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

(六)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

建立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医学在线课程和医学教育。逐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医学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医疗工作者在线开展疑难杂症及重大疾病病例探讨交流,提升业务素质。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适宜技术推广”行动,围绕健康扶贫需求,重点针对基层和贫困地区,通过远程教育手段,推广普及适宜技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开展健康科普公益宣传,利用互联网提供健康科普知识精准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医疗保障局、市科协)

(七)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

1.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等,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鼓励医疗机构探索开展智能医学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以及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智能语音技术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支持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应用,提升基层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医疗健康智能设备的移动医疗示范,实现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疾病预警、慢性病筛查、主动干预。(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2.顺应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趋势,提升医疗健康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水平,促进产业升级。积极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在临床、科研方面的共享应用。支持研发医疗健康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应急救援医疗设备、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等。(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卫生健康委)

(八)推动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与协同共享

1.建立完善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电子政务外网,促进与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各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互联互通与协同共享。加快建设基础资源信息数据库,完善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库。重点采集人口、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方面数据,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应用。(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医疗保障局)

2.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和集成化建设,整合院内各类系统资源,逐步实现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应用集成与统一管理。全市三级医院到2019年底全部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大力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全数据实时交换。加强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积极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

3.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推动各级各类医院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的共享,以及在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授权使用。医疗机构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避免患者重复检查。推进区域120指挥调度系统、院前急救车载监护系统通过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做好患者信息规范共享、远程急救指导和院内急救准备等工作,实现急救窗口前移,提高急救效能。(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4.加强标准化建设,依据国家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目录和相关标准体系规范,组织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医疗服务、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信息共享等基础标准。推进病案首页书写规范、疾病分类与代码、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医学名词术语“四统一”。强化市统筹区域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功能指引,推广相关数据标准落地与应用。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市内各级医院信息系统参与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

(九)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保障水平,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布局,合理配置,按国家、省要求组织实施区域中心医院医疗检测设备配置保障工程,完善相关设备配置。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装备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2.推动电信企业加快宽带网络演进升级步伐,部署大容量光纤宽带网络,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高速率、高可靠、质优价廉的网络接入服务,重点支持卫生信息专网建设。完善移动宽带网络覆盖,支撑开展急救车载远程诊疗,重点支持高速宽带网络普遍覆盖城乡各级医疗机构,深入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推动光纤宽带网络向农村医疗机构延伸。(责任单位:市通信管理办公室、市卫生健康委)

(十)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1.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健康医疗大数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核心系统安全可控。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智能医疗设备等数据应用服务的信息防护,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明确防护责任,制定防护措施,落实定级备案、等级测评和安全建设整改等重点工作,并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隐患排查、监测和预警。(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

2.建设全市统一标识的医疗卫生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可信医学数字身份、电子实名认证、数据访问控制信息系统,并与省相关系统进行对接,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能力。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数据、个人信息安全和健康医疗数据法律、法规及保密规定,建立完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制度,严格管理患者信息、用户资料、基因数据等,对非法买卖、泄露信息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惩处。患者信息等敏感数据应当存储在境内,确需向境外提供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估。(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政策体系与行业监管机制。及时制定完善促进和规范“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健全相关机构准入标准,减少准入限制。完善我市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为执业医师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供便利。“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产生的数据要全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满足行业监管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医疗健康服务质量与安全。建立医疗卫生行业“黑名单”制度,加强对互联网失信行为的记录、公示和预警。建立医疗责任分担机制,推行在线知情同意告知,防范和化解医疗风险。建立健全依法联合惩戒体系,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评价监督奖惩机制。(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网信办)

(二)建立沟通机制与联席会议机制。成立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的市“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互通情况,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确保各项任务稳步推进、落到实处。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推进工作措施和任务的落实。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市政府。(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有关部门)

(三)完善多元化投资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项目投资运营模式,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金融机构等参与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信息化投融资机制。加强信息化资金统筹管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密切关系民生切实解决看病就医问题的项目予以重点倾斜。同时,统一项目规划、统一标准规范、备案管理、审计监督和评价体系,强化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倡导“互联网+医疗健康”集约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保障“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体系建设的人才储备和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5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