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本市动态

本市动态

市人社局:聚焦人才需求 提升服务质效

2025年11月06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张欢 字体:  

近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市人社局以提升服务质效为核心,聚焦人才需求,广开进贤之路,厚植培育沃土,在技能人才培养、专技人才发展、高层次人才引育等领域不断优化服务举措,用精准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实施更精准的人才引进策略。廊坊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联合发布2025年《廊坊市重点产业急需人才目录》,涵盖专业技术、管理、技能型等各类人才,为全市精准引才提供了科学指引。持续深化“廊才工程”,加大对全职引进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重点支持领域中引进高层次创业型人才、优秀企业突出贡献人才等人才奖补力度,切实吸引各方面优秀人才到我市创新创业。柔性引才工作深入推进。积极组织参加“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廊坊市春季公益网上人才交流会”等人才交流活动12场,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方式和渠道;大力引进域外人才,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柔性引进域外人才866人,其中高级人才353人、中级人才513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坚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强化技能操作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围绕我市现代商贸物流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文旅康养、食品和现代农业五大重点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企业职工等重点群体,开展补贴性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工作质量。截至9月底,全市共开展培训16029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3.49%。

鼓励技工院校提质扩容。持续优化技工院校布局,今年成功增设了2所高起点、特色化的技工学校,重点聚焦电子信息、民航服务等领域,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技工院校12所。紧密对接市场,深化产教融合,动态优化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指导5所技工院校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向省厅申请17个新专业,重点打造无人机应用技术和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一批品牌专业。鼓励院校探索“订单班”“冠名班”“新型学徒制”等校企协同招生模式,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

人才载体建设持续完善。积极推进人才队伍提质,目前全市共建有博士后人才载体23家,其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1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2家,累计签约孵化类、初创类及产业化类各阶段博士后成果转化项目130余个,技术、人才、资本全方位创新体系初步成形。共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省级基地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工作室13个,涉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民间传统技艺等多个领域,开展以技能攻关、以师带徒等多种形式的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积极推进中国轻工集团高级技工学校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落实国家级财政奖励补助资金,促进职业(技工)院校人才培训载体健康发展。

技能竞赛作用充分发挥。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先后举办廊坊首届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廊坊市“数智未来,共筑美好”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新奥集团“智比武”大赛等多项竞赛,以赛促训、以赛选才,累计4700余人次参加,共有32人获得技师技能等级,200余人次获得高级工技能等级,让技能人才享有应有的荣誉和待遇。

下一步,人社部门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更优的服务质效,拓宽引才渠道,创新育才举措,搭建人才平台载体,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大力营造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潜能的优良生态,努力为廊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