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志愿红”增添民生幸福底色
——廊坊市志愿服务活动持续走深走实
在廊坊,从城市街巷的环境整治到乡村社区的技术科普,从残障儿童的精准帮扶到校园青少年的普法宣传,随处可见的“志愿红”已成为京津走廊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如涓涓细流,正深度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汇聚成推动社会前行的磅礴暖流。
这股蓬勃发展的志愿力量,离不开有序的引领与创新的机制。日前,廊坊市委社会工作部印发通知,在全市范围鼓励开展“你我同行1+12+N”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全市各单位以党建为核心驱动力,围绕全年12个月开展主题志愿服务,立足自身职能开展N项常态化活动。这一举措,旨在积极培树“爱在廊坊”志愿服务品牌,凝聚向善力量,真情服务群众,为廊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独特的志愿服务力量。
“谢谢郭叔叔,我太喜欢这个消防模型了!”在廊坊市“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交流活动现场,文安县特教学校学生小宇(化名)接过消防志愿者郭琨送上的定制礼物,脸上露出灿烂笑容。作为“爱在廊坊”志愿服务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已走过多个春秋。在永清县樱花路消防救援站,团支部组织委员郭琨和队友们的帮扶故事早已被当地群众熟知。
“6年前第一次见到小浩(化名),他躲在奶奶身后不敢说话,现在已经能主动给我们讲学校的趣事了。”郭琨口中的小浩是一名困境儿童,父母离异后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得知情况后,郭琨牵头组建帮扶小组,定期为小浩辅导功课、赠送生活用品,还带他参观消防科普馆、体验军营生活。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原本内向自卑的小浩逐渐变得开朗自信,去年还在学校的朗诵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城市治理的细微之处同样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廊坊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2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开展“党建引领强服务·城管志愿靓家园”活动,在28个点位同步推进环境清洁、交通引导等7项任务。在广阳区金光道与新华路交叉口,城管志愿者王建军引导商户规范摆放商品。他说,从最初商户对“门前三包”的不理解,到如今主动配合甚至拿起扫帚加入清洁队伍,实现了从“管理对象”到“参与力量”的转变,“志愿引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志愿服务的内涵不断拓展,科学普及与法治宣传成为重要领域。廊坊市科协组织“科学文化进基层”活动,志愿者在社区、乡村设置42个宣传站点,提供义诊咨询,累计接待群众2.3万余人次;对“水利工程安全工作要点”进行解读,对青少年进行防溺水宣传,构建“线上+线下”网格化宣传策略,线上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等平台发布防溺水科普信息及视频,累计发布逾30万条;开展“脊柱健康护航行动”,讲解脊柱侧弯防治知识,覆盖中小学生1.8万余人。
廊坊市司法局组织各县(市、区)司法志愿者组成普法讲师团,深入校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洪浩律师结合近期本地真实案例,详细剖析诈骗套路,揭露“游戏充值”“校园贷注销骗局”等新型诈骗手段,让大家全面了解新型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常用话术与防范技巧。王建彬律师深入剖析校园欺凌、暴力侵害等行为的法律界定与严重后果,为学生清晰划定行为边界;同时,系统传授遭遇伤害时的自我保护策略与依法维权途径,引导学生勇敢发声、智慧应对,在学子心中深植法治安全之种,提高在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聚“微光”成“暖阳”。廊坊市下一步将持续打造“爱在廊坊”志愿服务品牌,通过“你我同行1+12+N”志愿服务活动的创新举措,推动志愿服务从“活动型”向“常态化”转变,让志愿精神在廊坊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建设现代化品质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