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我市深入开展“抗疫情解农困促生产”活动
生产不断档 供应不掉链
当下大地回春,农业生产正当时,农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连日来,我市农业系统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不误农时抓好春季农业生产,有力有序推动农业企业复工复产,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农业生产不断档、农产品供应不掉链。
抓紧抓好春耕春播。加强春季生产技术指导,组织春耕春播服务队,围绕春耕春管生产需要提供“菜单式”服务,用好农技推广云平台,开展线上远程指导和服务。保障农资及时供应,通过强化部门协作,及时打通乡村运输梗阻,确保农资运输畅通。开展农资“点对点”生产、配送,加大种子、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哄抬物价等行为。
确保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全力稳定蔬菜果品产能,科学安排种植茬口,引导农民备足种苗,适时播种定植,确保早春蔬菜不断档。着力恢复生猪产能,加快新建生猪养殖场工程建设,实行项目责任制,推动尽快投产达效,力争一季度生猪存栏达到55万头。有序将支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向其它畜禽平移,加大对畜禽养殖的土地、资金、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畜禽养殖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力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持久战,继续实施养殖场“密罐式”管理,实施屠宰场“高压式”管理和驻场官方兽医“问责式”管理。组织全市所有养殖场、屠宰厂、无害化处理厂开展“大清理、大清洗、大消毒”行动,有效阻断病毒传播。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应免尽免”。
深入开展“抗疫情、解农困、促生产”活动。分层搭建务实有效的市、县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综合平台,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大型电商、京津冀农产品信息平台等多种方式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拓展产销对接渠道。发挥定点批发市场集散作用,组织商户积极对接农业生产主体,及时组织产品运销,缓解卖难压力。
有序推动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建立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领导包县联系企业制度,及时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原材料供不上、物资运不进、产品销不出、用工回不来等困难。将种子种苗、种畜禽、饲料、兽药、屠宰等相关企业列入保供名单,推动企业产能尽快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动特色农业精品示范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奶业振兴工程(千万吨奶工程)、生猪规模化养殖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项目尽快落地见效,以项目建设带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开展。
充分发挥金融支农作用。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发挥电商优势,搭建“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在贷款、担保、保险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用足用好金融支农创新服务措施,确保“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